我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正文

【草原新景】龙里大草原:草原山水 “绿色银行”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站在海拔1600多米的龙里大草原上,坐看云起,等待日出,放眼远眺,顿时豁然开朗、心旷神怡。


龙里大草原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贵州高原的山峦叠峰和北方草原的悠远宽广在这里融合,在这片南方草原,也可以见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f895005192bc2e7593e4fcf6c288bf5.jpg

阳光明媚,不少游客利用周末时间来到龙里大草原骑马、娱乐、露营,享受草原上秋高气爽的惬意(乔启明 摄 贵州图片库供图)


龙里大草原总面积9万余亩,年均气温13℃,气候爽爽宜人,奇山、秀水、茂林、溶洞、飞瀑融为一体,喀斯特台地草原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使它成为龙里自然景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目前,龙里大草原景区的草原服务区有酒店、蒙古包、餐厅、娱乐室、会议室及大型停车场、大型游乐场等各种配套设施。景区推出具有草原特色风味的烤全羊、烤全鸡、烤全兔、烤香猪以及具有乡土特色的各种火锅、农家饭,深受广大游客欢迎。服务区内,还有卡丁车、碰碰车、空中飞碟、旋转飞椅、草原足球、草原排球、弯弓射箭、草原滑草、网红摇摆桥等供游客游玩。


“龙里大草原每一天的变化,我是亲眼目睹的。我家的发展致富,也是从龙里大草原开发旅游起步的。”在大草原风景区入口,忙碌着的龙里县龙山镇中排村岳家寨村民岳香成高兴地说。


“1999年大草原景区开始建设,岳老板就开始参与进来,现在他家可是家大业大,成了中排村致富的典型代表。”贵州龙里大草原景区草原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明锋告诉记者,龙里大草原的旅游开发,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关心和支持,也带动了不少群众发展。


游客在露营.jpg

游客在露营


回想自己的致富之路,现年49岁的岳香成打开了话匣子。当时,才20多岁的他上有老下有小,无法外出务工,家庭经济压力颇大,就趁着龙里大草原开发的契机,买了辆拖拉机运输建设施工材料,后来又开客运车拉客,开货车拉货,最后承包景区建设的基础工程,一切都是围绕大草原挣钱。“其实,最挣钱的时候,是10多年前在大草原里面给旅客拉马,根据距离远近,旅客骑马每次收费几十到上百元不等。最红火的时候,我家全家人都来参加拉马!”岳香成说,那时候旅游旺季,每人一天可以挣到两三千元,最少都有千把元钱。


张明锋说,以前每天有三四百匹马在大草原上挣钱,解决了很多家庭的经济难题,“尽管现在骑马的旅客没有以前多了,但是每天还有五六十人在这里拉马。”


挣得第一桶金以后,岳香成改行了,他在3年前承包了龙里大草原景区门口的两个门面卖旅游产品和小吃。张明锋说:“他家生意好的时候,每天要请二三十个小工来帮忙才行。”


龙里大草原上的日出.jpg

龙里大草原上的日出


岳香成也不隐瞒:“生意好的时候,一天的销售额能达到3万元,一年纯收入最少30万元。”目前,岳香成在村里还开有农家乐,儿子、女儿都在龙里县城买房做生意,家里有4辆高档小车。


在中排村陆家寨,村民陆标云正在忙着招待客人。“这段时间要轻松点了,前段时间国庆节,每天一二十桌客人,忙得要命。”陆标云是退役军人,说话做事都透露着军人的性格。以前,他做中药材生意,后来生意越来越难做,恰逢龙里大草原大开发,他家离景区大门不到两公里,有着精明头脑的他近水楼台先得月,开始做农家乐,吃饭住宿都有,平时自己和爱人既当老板又当小工,旅游旺季时要请10来个工人帮忙。“我们挣钱也不多,每年纯收入在15万元到20万元。”说起吃旅游饭带来的变化,他也开门见山,“孩子读书,家里的所有开支都是靠这个。我家的这栋三层楼,花了100多万元建成的,也是因为龙里大草原的开发才建起来的”。


深秋时节,天气晴好,每日下午时分,去龙里大草原的路上,随处可见当地群众从山上采摘野生猕猴桃、野生菌来销售。“我们两口子年纪大了,孩子已经外出务工,在家没事干,就上山找点山货来卖。”村民唐先荣说,他和老伴在公路沿线卖玉米、竹笋、野生菌等,年收入有一两万元。


龙里大草原搞旅游开发,不仅仅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还保护了生态环境,绿水青山持续转化为金山银山在这里书写了生动的实践故事。“现在大家都靠旅游吃饭,不开荒也不砍山,山上的野生特产还不少,每年都卖了不少钱。”村民陈正高说,大草原上的山水就是村民的绿色银行,谁也不能破坏。


游客在体验旋转飞椅.jpg

游客在体验旋转飞椅


中排村有700多户3000多口人,因为海拔较高,曾经搞种植养殖业都没成功,加上交通不便,一度发展十分落后,常常被周边的村子看不起。“只有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游客来多了,我们的发展才会更好!”中排村党支部书记李东告诉记者,旅游发展起来了,青山保护好了,水土保持好了,全村发展步伐就会加快。以前全村家家户户住的是破旧的木瓦房,现在都住上小洋楼,全村办了20多个农家乐,旅游发展直接或者间接带动当地群众就业,最多的时候达到1500人,全村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家都买了小车。


龙里大草原每年接待游客逾30万人次,除了带动核心区中排村的发展,还辐射带动周边的朝阳村、草原村、大谷村等群众就近就业,带火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销售。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靠大草原就吃上旅游饭。大草原生态环境好了,我们的未来会更好!”对于全村的未来发展,李东信心十足。 



来源:《当代贵州》2023年第45期“当代关注”栏目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 高荣华

 

编辑 邱雪芳

 

二审 孙琳佳

 

三审 吴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