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正文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69)麻江县光明村:蓝色浆果之梦

WechatIMG1106.jpeg2.jpeg


见到王庆时,恰好是蓝莓丰收的季节。尽管当天下着大雨,不是收蓝莓的好时候,按理说他应该也能偷个闲,但我们的聊天依然频频被电话打断,他忙得几乎没有功夫搭理我。


看着王庆总是一脸抱歉地接起电话,我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我决定不再过多打扰,转而从那些零碎的对话,以及后来在蓝莓园里的所见所闻中,拼凑出这蓝色浆果扎根麻江县的故事。


5.jpg正在生长的麻江蓝莓


“麻江蓝莓”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麻江县也是全国蓝莓种植面积最大的县,但在20多年前,尚处于贫困中的麻江县并不产蓝莓。我所来到的宣威镇光明村,可以算是麻江蓝莓的起点,眼前正忙着接电话处理订单的王庆,则是当地最早一批从事蓝莓种植的人之一。


故事要从1999年开始说起。


那时,原产于北美洲的蓝莓在整个中国都算是稀罕的水果,种植省份不多,只有东北三省、山东胶东半岛等地在种植。就在这一年中,中科院南京植物所来到中国西部地区,寻觅一处适合蓝莓生长的土地,对这种市面上几乎见不到的蓝色浆果进行研究。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协助之下,土壤为酸性且气候条件都十分合适的麻江县进入了专家们的视野。


此时的王庆对这些科学研究一无所知,30出头的他还在老家光明村种植烤烟。在大多数农民眼中,种烤烟是最繁琐、最辛苦的工作,几乎没有农闲的时候,王庆唯一的动力就是,这项耗费劳力的工作能挣到与付出对等的回报,为了生活,他咬着牙也要挺下去。


6.jpg蓝莓基地


蓝莓刚进入麻江县试种时,最初并没有引起农民们的注意,只有刚刚成立的麻江县果品办认准了这种小小的蓝色浆果,开始在光明村开辟试验基地。引入蓝莓后的5年多里,这种少有人见过的水果终于在麻江县扎下了根,经过反复试验与培育,直到实现自主育苗从而降低种植成本之后,才尝试着进行推广。


到了2005年,麻江县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到来自宁波的资本,成立了麻江县黔甬蓝莓有限公司,基地设在当初试种蓝莓的光明村,并对外发出招聘公告。此时的王庆已是光明村的村主任,对蓝莓不再陌生,也受够了种烤烟之苦,便果断进入了黔甬公司,加入到种蓝莓的行列中。


初入这行,即便有果品办的指导,但无论是公司还是王庆个人,依然缺乏种植经验。开始种植的前两年,幼小的果苗在厚实的土地里根本无法存活,让人很是头疼。在专家指导和反复尝试之下,王庆才逐渐掌握到,小果苗需要先在营养包里进行培育,之后才能稳稳地扎根在大地上。4年多的工作,让王庆不仅掌握了种植技术,也看到了蓝莓发展的潜力。


2.jpg以蓝莓基地为主题的蓝梦谷景区


虽然麻江县一直在尝试将蓝莓产业化发展,也引进了不少外来公司进行种植,但对于思想保守的农民来说,这种市面上没见过的蓝色浆果,个头小又难以保存,轻轻一捏就破得不成样子,实在太娇气了。就算蓝莓能在外面的市场卖出每公斤上百元的价格,也难以吸引农民们为之付出的汗水。但是,已经进入这个行业的王庆却不这么想。“再苦能有种烤烟苦?况且收益还比烤烟高呢。”王庆的算盘已经拨出一个令他满意的数字,他打算自己干,先用30亩土地试一试。


2009年,时任光明村村主任的王庆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真正要独立完成种植到销售整个流程时,王庆才知道市场开拓的艰难。第一年,王庆的30亩蓝莓迎来丰收,他兴冲冲地收了几筐蓝莓,驾着车直奔贵阳的批发市场。“省城的人肯定喜欢这些少见的玩意儿。”王庆笃定地想。


批发市场里聚集了不知多少种水果,果农们把那些常见的苹果、西瓜整齐码好,等待水果商贩的到来。王庆也如那些经验老道的果农一样,把几筐蓝莓小心翼翼地摆放在路边,让这小果子尽可能地吸引到人们的目光。然而,他的算盘并没有打响。稳妥的水果商贩们对这种并不常见的水果毫无兴趣,市场价格怎么定?拿到哪里去销售?他们懒得想这些问题,索性拒绝购买。等了整整一晚上,王庆将那几筐蓝莓原封不动地放回车里,灰溜溜地回家了。那500多公斤蓝莓,全都拿给酒厂酿酒了。


这次打击让他感到无比挫败。“明明在公司里的时候,他们都卖得很好啊!”他很纳闷。


1.jpg目之所及都种满蓝莓


公司已有成熟的销路,哪是初入市场的王庆能比的?无奈之下,他只好求助于懂市场的人。综合各方意见,王庆总算是弄清楚了其中的门道:蓝莓这种水果在贵阳也不算常见,只有超市等商场有售,还得是用小塑料盒做成精致包装的样子,一盒不到100多克的蓝莓,能卖出几十元钱的价格。


王庆恍然大悟,他去往南宁淘经验,在当地一个品种齐全的大型水果批发市场摸索出更详细的路子,自此决定调整销售方法,也走上了高端包装的路子。


4.jpg蓝梦谷景区的观景台


此后的几年里,他动员村民们跟着一起种植,陆续有不少人加入进来。人们开始相信王庆,相信这脆弱但值钱的蓝色浆果,2013年,王庆被推选为村支书,光明村的蓝莓产业也进一步壮大起来。


王庆曾经碰到过的障碍,同样也会在村民们初入此行时困扰着他们。分散的种植模式注定无法让产业良性发展,甚至可能会导致市场混乱。和蓝莓打了10年交道的王庆,一眼看到了行业“痛点”,便于2015年和几位朋友合伙成立了黔东南州万佳生态蓝莓有限公司,收购村民的蓝莓进行统一销售,正式推出品牌“万佳蓝莓”。


7.jpg被雨水淋湿的蓝莓


光明村的蓝莓走向产业化、品牌化,整个麻江县的蓝莓事业也在突飞猛进,全县种植规模飞速扩张,不少麻江人都当上了果农。2016年,“麻江蓝莓”获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围绕蓝莓而作的文章也越来越多,不仅有产业园,还开展了麻江蓝莓文化音乐节等大型蓝莓文化活动。


而王庆的蓝莓事业也如海水涨潮,一浪推着一浪向前奔涌。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王庆的忧患意识也越发强烈。种植户越来越多,公司的蓝莓基地也扩张到数百亩,但不可能人人都当老板,总有一些经济实力不够强的农户需要工作机会。2017年,王庆组织成立合作社,不是为了拓展蓝莓种植规模,而是为了给各处基地输送劳务。而在市场方面,万佳公司也下了功夫,通过出资修建冷库,对蓝莓进行冷藏保鲜,延迟蓝莓上市时间,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打了一个时间差。


到我见到王庆时,光明村已是一个拥有5000多亩蓝莓种植地的主要产地,而整个麻江县的蓝莓种植,此时已近10万亩。匆匆结束了对话,王庆拿起有些发烫的手机,专心回复信息。过了许久,他有些抱歉地抬起头来对我说:“今天天气不好,不能采蓝莓,但可以去蓝梦谷看看,离这里不远,那有大片的蓝莓基地……”话没说完,他的电话又响了。


3.jpg路边销售的新鲜蓝莓


我如他所说,来到蓝梦谷,麻江县第一个国家4A级景区。这里目之所及之处,几乎都种满了蓝莓,有酒店,有蓝莓加工厂,还有山地自行车赛道……大雨让这个被蓝莓基地占据了大部分面积的景区显得十分寂静,我走进低矮蓝莓丛中,一些没来得及采摘的果子挂在枝头,被雨滴打湿后焕发出蓝紫色的光泽。在出景区的路上,竟还有一位农户撑着雨棚在路边销售蓝莓,见到我这唯一的客人路过,赶紧招手吆喝道:“早上天气好的时候采的!正宗麻江蓝莓,甜得很!今天这条路上可能就只有我在卖蓝莓了!”



相关链接


策划人语丨李缨:跟着《新黔中行》一起走进新时代贵州乡村


书讯 | 彭芳蓉报告文学《新黔边行》由孔学堂书局出版发行


《新黔边行·脱贫攻坚》专题(108篇)


>>>>>>>>>>>>>>>>>>>>>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68)丹寨县万达小镇:当穿盛装成为工作时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67)丹寨县龙泉镇:做蜡染的男人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66)雷山县丹江镇:三代人与一颗银球茶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65)雷山县控拜村:流动的银匠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64)凯里市曼洞村:一把芦笙闯天下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63)凯里市渔山村:老山辣椒映红天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62)黄平县学坝村:第一书记接力跑出电商加速度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61)黄平县永爱村:回到甜蜜谷的小蜜蜂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60)施秉县双井镇:施了“魔法”的森林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59)施秉县黄古村:爱心超市点亮乡风文明之光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58)台江县红光村:深山里的豆腐加工厂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57)台江县望虎屯村:飞扬的青春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56)榕江县大利侗寨:去山野,做一个画中人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55)榕江县口寨村:做一只种西瓜的候鸟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54)剑河县岑松镇:“剑荣菌业”成长记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53)剑河县寨章村:仙鹅落在她衣袖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52)岑巩县盘街村:送学生走进考场的村支书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51)岑巩县杨柳村:一曲花灯与一道寨门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㊿ 石阡县任家寨村:冷门野果种出山间奇迹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㊾ 石阡县大屯村:周绍军,只为苔茶钟情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㊽ 江口县梵瑞社区:一万人的新生活这样开始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㊼ 江口县梵星村:百年向学家风今朝再续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㊻ 印江自治县朗溪镇:彩色的石漠大山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㊺ 印江自治县兴民社区:搭上“电商驿站”的顺风车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㊹ 思南县周寨村:大山里的“陈薯”食品加工厂及其背后的“情感价值”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㊸ 思南县杨家坳乡:守护“崖上花”的老校长帅乾能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㊷ 德江县鹿溪村:蛙鸣声声唤客来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㊶ 德江县楠杆乡:河南牛倌的贵州奇遇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㊵ 汇川区高坪镇:海龙屯下的小孩长大了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㊴ 汇川区娄山关村:娄山黄焖鸡28年品牌路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㊳ 红花岗区深溪村:店子坝区建成记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㊲ 红花岗区温泉村:走向振兴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㊱ 湄潭县偏岩塘:“90后”女孩张晓的江边民宿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㉟ 湄潭县湄江镇:制茶大师唐诗江的茶叶人生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㉞ 余庆县哨溪村:方竹河畔的等待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㉝ 余庆县罗家坡:“四在农家”与周修平的顺口溜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㉜ 绥阳县凤凰村:写在田园的诗篇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㉛ 绥阳县小关乡:朵朵金银花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㉚ 凤冈县临江村:凿穿这座山,拥抱那片湖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㉙ 凤冈县田坝村:茶缘50年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㉘ 播州区尚嵇镇:乌江村的新风貌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㉗ 播州区龙坪镇:沸腾的集装箱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㉖ 金沙县中华社区:“硬核”书记熊朝坤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㉕ 金沙县东光社区:像花儿一样绽放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㉔ 织金县熊家场镇:让“白马”跑起来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㉓ 织金县溶谷苗寨:告别天台芦笙舞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㉒ 黔西市化屋村:年轻人杨香连之“变”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㉑ 黔西市莲城街道:刁朝贵与他的“八块田”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⑳ 纳雍县陶营村:总溪河畔,玛瑙红的三段旅程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⑲ 纳雍县化作乡:枪杆岩的春天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⑱ 大方县谢都村:开往田园的巴士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⑰ 大方县《谢都寨志》:为一个小村庄立传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⑯ 钟山区海嘎村:当摇滚青年成为乡村教师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⑮ 钟山区双洞村:神秘的陈太祥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⑭ 六枝特区月亮河乡:种红香米的“匠人”韦仕龙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⑬ 六枝特区郎岱镇:营养餐背后的大事业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⑫ 普定县仓田村:告别“毛狗路”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⑪ 普定县朵贝村:古茶树守护者国应武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⑩ 平坝区天龙镇:屯堡文化传承人陈先松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⑨ 平坝区肖家村:让灰鹅再飞一会儿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⑧ 关岭自治县新铺镇:客运司机转行当“牛人”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⑦ 关岭自治县花江镇:老农曾德春与他石头缝里的“常青树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⑥ 紫云自治县浪风关林场:王从军的老本行与新花样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⑤ 紫云自治县板当镇:同合村的新局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④ 镇宁自治县高荡村:意料之外的千年布依古寨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③ 镇宁自治县茂良村:一颗樱桃裂变出“网红村”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② 西秀区周官村:秦发忠,面具后的“守土”


新黔中行·村寨采风① 西秀区云峰村:任庭周,情定药王谷


栏目策划/李缨

文、图、视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芳蓉

刊头书法/赵刚

刊头设计/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浩宇

文字编辑/向秋樾

视觉编辑/彭芳蓉

编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