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正文

王前月:遇见 | “十度春秋 风华正茂”我与27°黔地标的故事征文·天眼新闻文化频道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遇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我惊奇地睁大着眼睛看着这突然出现的小家伙”,这是飞行员与小王子的遇见……

我与27°黔地标的遇见始于偶然,却温暖如煦。


初见惊喜。


那是2020年一个别样的春天,县诗歌协会会长发给一个链接,这不是昨天值班才写的随手投出去的稿子吗?居然发表啦!很久以来,我的散文都是来了兴致就写,写完就投,那都是记录我生活小感悟的一些文字,投稿就像给我写的文字一种交代,投出去后我就不会再想它。我认认真真把发表的文字看了几遍,文章写的是疫情期间,我在上报疫情感染人数的报表为零时,觉得这个零来之不易,身边几个朋友也在抗疫一线坚持,突发感慨写了这么一篇小文。编辑很细心,文字上给我作了一些精细修改,最有心的是还改了题目,将原题目《1+1为零》,改为《坚守》,更为贴切。就这样,我的变化散文在省级媒体平台亮相。


再见如故。


2020年11月7日,天眼新闻文化频道《新黔边行》主创一行受邀到我县授课,我有幸倾听。一直以来,我觉得文学最享受的就是创作的过程。正如一位老师说的那样,文章的发表,它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一是觉得你的这个文章好,二是这篇文章符合媒体的需要,二者缺一不可。对于文章是否发表,我一直持平和心态,发之欣然,不发也垣然,平常心处之就好。我也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解。当这次课上,我的这一理解与其中一位编辑老师的见解不谋而合时,我突然就像《小王子》中那个飞行员,在沙漠终于遇见能看得懂他画的被蟒蛇吞进肚子的大象的小王子一样的惊奇。更为惊讶的是,她几乎能记住她审过每一篇稿子的作者。虽然和她仅一面之缘,就觉得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


复见倾心。


有了以上两次的遇见,我对27°黔地标越发有了兴趣,它对我不再是千万个媒体平台的其中一个了,对它我有了想进一步了解的欲望,我翻读了天眼新闻文化频道《新黔边行》108个篇章,所有的文字标题简洁、朴实、鲜活,每个故事都有温度。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务川自治县沙坝村:为了一个特别的孩子,开办了一所特别的学校”。一个天生下肢残疾只能靠小板凳支撑移动却对学习有强烈渴望的孩子申晓燕,一个不愿放弃任何一个有求学愿望每周奔波几十公里的教师阚南忠,全篇没有一处华丽的词藻,却让我哽咽了几次。同时也对《新黔边行》担纲采写的女记者彭芳蓉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一个看似文弱的女生,历时5个月,行走黔边108个乡村,日均1.5稿速度,且行且思且写,用108篇感人至深的文字向祖国报告贵州边境地区脱贫攻坚的成效。


现在,我偶而会把自己的一些文字投向27°黔地标,即使不投稿也会在平台上看看,了解一个新闻,拜读一下别人的文字,已成为我休憩的一种方式。今年,恰逢27°黔地标周刊10年,10年归来愿你仍是当初少年,10年不过历史长河一瞬间,愿下个10年,下下个10年你初心不改,目标不断实现。愿我之后的悠悠岁月有你相伴。


>>>>>>>>>>


作者简介


dcf94f29c82d7b2eeabf5d736fb305b.jpg

王前月,绥阳县诗歌协会会员。


“十度春秋 风华正茂”我与27°黔地标的故事征文启事


文/王前月

刊头设计/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怡

文字编辑/彭芳蓉

视觉/实习生 卢钱沙

编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