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正文

现实题材闪耀时代舞台|多彩贵州 好花正红·2021文化和旅游新起点新作为




现实题材一直是舞台艺术的创作“宝库”。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抓捕闪光的亮点进行创作及至排演,通过剧目传递精神鼓动,给人们创造新生活的热情持续发力,成为舞台艺术工作者的重要选项。从题材选择到传播方式,我省舞台艺术呈现出来的“现代风味”日渐浓厚,受关注指数日益高涨,有故事有情感的多部剧目牵动泪点,也展现出新时代贵州精神的内涵。


剧目创作紧扣时代脉搏


腊梅迎香1.jpg

黔剧《腊梅迎香》 赵相康 摄


2021年1月10日,随着黔剧《腊梅迎香》云剧场演出的精彩呈现,由贵州文化演艺集团主办、贵州省演出有限责任公司执办,历时3个月、10余家省内外文艺院团参与的贵州“2020现实题材优秀剧目展演季”圆满收官。


观众从此次展演季上演的剧目可以看出,关注现实生活的剧目成为主流,话剧《出山!》、黔剧《腊梅迎香》、花灯剧《村里那些事》、京剧《锦绣女儿》、歌舞剧《高高威宁》等,或展现脱贫攻坚背景下扶贫移民异地搬迁的喜人蝶变,或聚焦绣娘由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的“华丽转身”,或反映乡村振兴中营造风清气正的崭新气象,或表达乌蒙山下年轻人奋斗的青春梦想,每一部剧目,都充满了芬芳的泥土气息,让人如沐春风。


心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和任务,我省舞台艺术创作者近年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以现实题材舞台剧目创作为重要抓手,先后推出黔剧《天渠》《大学生村官》、花灯戏《云上红梅》《一路芬芳》、音乐剧《吉他》、话剧《文朝荣》等一批优秀大型现实题材舞台作品,收获广泛好评。


云上红梅.jpg

《云上红梅》剧照 贵州省花灯剧院供图


一级编剧、贵州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曹海玲是一位本土剧作家,她创作的近20部大型舞台艺术作品,贵州题材占了绝大部分,而现实题材又是她创作的一个重点。话剧《出山!》、黔剧《天渠》《腊梅迎香》等正是她深入这片沃土之后的灵感结晶。在她看来,贵州就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有太多元素值得去开掘。而要表现好作品的内涵,就要在剧本创作上下功夫,话剧《出山!》剧本,她前后修改有8次之多。她坦言,作为受这片土地滋养、土生土长的贵州剧作者,有责任努力去发现、去挖掘现实生活中最鲜活的故事,期望通过更多更好的艺术形象和生动故事,让贵州文化与世界更好地对话。


把丰富的生活资源演绎成一波三折的故事,这样的“操作”不仅揪心,而且走心。剧本是舞台艺术作品的基础,要搭好“演出”这个大厦,在基础上苦下功夫毋庸置疑。而基础的切入角度和选点方式,则深刻地影响着大厦的稳定和挺拔。


倾情演绎呈现火热生


村里那些事1.jpg

《村里那些事》剧照  省文旅厅供图


舞台艺术作品在剧本完成后,需在灯光、舞美的衬托下通过演员的舞台表演进行二度创作。曾在花灯剧《一路芬芳》《云上红梅》两部现实题材剧目中扮演主要角色的青年女演员胡慧华,在《村里那些事》里再次担纲重任,出演村干部成英。


“成英这个角色的原型,是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的一个党员妇女,做事率真、泼辣,跟我的性格很相像。去年7月份拿到《村里那些事》剧本就开始研读,从8月份一直排演到11月份首演,用整整3个月的时间来塑造成英这个角色。”扮演发誓要把滥办酒席之风扭转过来的成英,胡慧华感受颇深,她说,剧目题材很接地气,角色戏份有张力,如何演好成英这个人物,对我与其说是个挑战,不如说是一种锤炼。她认为,现实题材剧目与当下相贴近,人物形象似在身边,故事场景似曾相识,受关注自在情理之中。


黔剧老戏骨朱宏是贵州省黔剧院院长、黔剧传承人,在《天渠》《腊梅迎香》等剧中均有出色的表现。他认为,用黔剧、花灯剧、话剧等艺术形式来讲好贵州故事,彰显新时代贵州精神,是现实题材在舞台艺术中的映射,体现出贵州舞台艺术对于现实题材的关注和担当。


陈涛曾导演过黔剧《天渠》等作品,他对现实题材的二度创作有着很深的感悟。在他眼里,不管是黔剧还是花灯剧,都具有着很强的地域性,用黔剧和花灯剧这样的非遗剧种来展现贵州风采,并启用贵州本土艺术家来呈现贵州所取得的成就,正是黔剧《腊梅迎香》、花灯戏《云上红梅》这类现实题材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保证,“贵州人骨子里的那种特别韧劲,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颇具感染力。


天渠.jpg

《天渠》剧照  省文旅厅供图


借助舞台艺术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现现实热潮和生活火花,是“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放歌”的具体体现。无论何时何地,当下的景象始终是艺术家的创作触发点。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国务院扶贫办将《腊梅迎香》《出山!》《村里那些事》《锦绣女儿》列入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文化和旅游部将黔剧《天渠》等列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项目,足见现实题材在当代舞台艺术中的分量。


拓展舞台艺术传播空间


腊梅迎香.jpg

《腊梅迎香》剧照  省文旅厅供图


落幕不久的“2020现实题材优秀剧目展演季”中的一大亮点,就是利用新媒体进行线上传播。因疫情影响而采取的线上直播方式演出的黔剧《腊梅迎香》,在线观看人数达50万人次,其他平台5万余次。这意味着,贵州演艺“云演出”的新业态悄然开启。


免费、高清的直播体验吸引了众多网友点赞好评,人们纷纷留言热议,话题从舞美、灯光、音乐到演员的表演,线上直播的《腊梅迎香》也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够欣赏到精彩的剧目展演,给网友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观剧体验。“这次尝试线上首演,打破了空间局限,让观众从几百、几千到上万,为剧院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演出模式。”朱宏表示,这是贵州演出行业的首次“云首演”,也是贵州文艺工作者在演出方式转变中的思考和探索成果。


“既好看动听又感人肺腑,振奋人心,让人边看边流泪”的网络评价,折射出人们在被该剧剧情感染的同时,也深为“舞台+新媒体”这一更为广泛的传播方式感到欣慰。在广东《阳江日报》供职的贵州籍资深记者郑荣欣无意中看到《腊梅迎香》的直播,感慨丛生:“贵州有许多好东西,关键是拓展传播空间和渠道。如何把‘贵州’这个概念通过舞台艺术的形式更深刻地印在人们的心里,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题目。”


省内剧院演,省外全国演,贵州现实题材的舞台艺术作品通过“走出去”,在全国多种展演活动中频频亮相。如黔剧《天渠》参演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并获“文华奖”提名,并在当年的新年戏曲晚会倾情演,引起广泛关注。


日新月异的发展潮流,推动舞台艺术走向多元化。从单一的年代故事到厚重的现实题材,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在时空演变中不断提高,其中折射出这么一个鲜明的艺术遵循:只有把创作之根深扎于人民中间,精品佳作才会不断泉涌。


相关阅读

陈龙:笔触对准当下的火热场景,作品才能接地气出华彩 |多彩贵州 好花正红·2021文化和旅游新起点新作为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陆青剑

刊头设计/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怡

文字编辑/赵相康

视觉/实习生 文俊

编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