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正文

考古学家、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揭秘洞葬文化


“贵州悬棺葬可纳入到中国长江流域悬棺葬系统中予以考察,而岩洞葬则是黔桂山地独有的一种葬习,其源自当地并沿用至今。”11月21日,在由花溪区文体广电旅游局主办、花溪区图书馆承办的公益讲座上,考古学家、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向听众展开神秘的洞葬话题。



当天的活动是“书香·花溪之书香青岩”阅读推广活动系列活动的第二场。李飞围绕“悬棺葬”这个关键词,用“葬在崖上:悬棺葬与岩洞葬”“谁的遗存:文献的视角”“何以如此:岩洞葬与岩画”“尾声:东南亚的崖葬”4个部分内容,呈现贵州悬棺葬的分布及成因、西南地区悬棺葬的脉络和历史文化价值。



李飞曾任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现任贵州省博物馆馆长,长期从事中国西南考古和土司考古研究工作。2012年至2020年主持遵义海龙囤遗址的发掘与资料整理工作,出版论著3种,在《考古》《文物》《贵州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中国国家地理》《贵州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随笔40余万字。海龙囤的发掘成果被评为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6年获中国田野考古一等奖,李飞获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金爵奖”。



贵州是喀斯特是中国最集中的地区,奇特的地貌成就了贵州“溶洞之乡”的美称,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与人文相融合,造就了特殊而神秘的洞葬文化。在第七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中,贵州将洞葬文化列入文化遗产保护范围。


活动现场,李飞还向书友推荐了解洞葬习俗的相关图书、影像等读物,并回答书友关于洞葬习俗认知、民俗文化对旅游的助推作用等诸多问题。“了解脚下这片土地,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参观博物馆,以及参观一些开放的考古遗址。”李飞说。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陆青剑

文字编辑/赵相康

视觉编辑/彭芳蓉

编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