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视频 > 正文

【落地生根②】万物向阳·生长



  远山环绕,翠绿盎然,又是一年采茶季。沾满泥土的双脚踩在枯枝上嘎嘎作响,汗珠在黝黑的脸庞上反射着着灼热的阳光。当年离开大山走到外面求生活,春秋数载后又义无反顾回到大山之中,拉起一支勤劳的队伍,想把家乡热烈如火的那杯茶献给世人,也想让父老乡亲从这抹茶香中收获心底的甘甜。

  本期主人公:谢陆军,晴隆县三宝乡人,贵州省晴隆县严智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9年从浙江返乡,与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的易地扶贫搬迁户一起成立合作社,投身到彝族烤茶的事业当中。


  记者见到谢陆军是在山坡下一栋民房前。中午的阳光让这个彝家汉子的脸庞挂满了汗珠。“进来坐进来坐。”谢陆军一面招呼,一面将手中的锄头放到墙边。上午他去茶山上巡视,为接下来的夏秋茶采摘做准备。

  在不算大的会议室里,谢陆军泡上了一壶“三宝红”烤茶给记者品尝。“这是我们彝族传统的烤茶,以前喝茶,别人都是冲泡,我们直接架在火上烤。”茶色靓丽,回味悠长。

  空气中弥漫的茶香将谢陆军的思绪拉回到了以前。

  “以前日子不好过啊,老三宝人都是务农维持生活,靠天吃饭。”三宝乡是贵州省20个极贫乡之一,自然环境恶劣。一方水土无法养活一方人,为了活下去,许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奔向他方。


  “我在温州待了九年,在外面上班日子过得好了,不过心里始终有个地方是空的,在外面没有归属感。我始终想回到家乡创业。”有家的地方,没工作;有工作的地方,却没有家。对故土的眷恋是一撮小小的火苗,在谢陆军的心中从未熄灭过。

  2018年,三宝乡进行了整乡易地扶贫搬迁,昔日山窝窝里求存的人们成了阿妹戚托小镇的里的“新市民”。收到家人发来的搬进新家的消息,远在他乡的谢陆军无法按捺内心的激动,“不用想那么多了,我要回家!”

  阿妹戚托的不少搬迁户被安排到了由黔西南州彝学研究会牵头成立的晴隆县彝鑫彝意旅游产业发展公司工作,回乡后的谢陆军也是其中之一,在专家指导下做起了彝族烤茶“三宝红”。


  “我刚来的时候,去请其他搬迁户来我这里上班,但他们都不相信我,可能是我太年轻了吧。”在大多数人眼里,不到28岁的谢陆军就是个小娃娃,怎么可能会带着他们找钱。几个关系好的老乡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找他,从种茶开始学起,到最重要的烤制、发酵,每一步谢陆军都踩得非常踏实,“三宝红”渐渐有了起色,他的努力也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越来越多搬迁户加入到了“三宝红”的队伍。现在“三宝红”每年的产量达到了20吨,能够创造200多万元利润,长期就业的搬迁户有4人,季节性就业有200多人,每人每个月能够有稳定的2000多到3000元的收入。


  “把自家民族传统文化里的瑰宝发扬光大是我的使命,如果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则是我的愿望。”谢陆军说。

  2020年,谢陆军联合5户搬迁户成立了严智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包下500亩茶园,开始为以后更多人的就业做规划。


  “能够以搬迁户、本地人的身份参与到家乡脱贫攻坚的工作当中,我倍感荣幸。让我的彝族父老乡亲们留住乡愁、有劳作创收之所、过上好日子,是我奋斗的目标!”

  采访结束后,谢陆军走进一户搬迁户家中,用彝语跟主人家交谈了起来:“马上要收夏秋茶了,有时间的话请你们来我这里工作,工资照结,在原先基础上再适当增加。”主人家面带微笑,连称“要得,要得!”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周麟宇 顾启明

  海报设计 徐微
编辑 彭启云

编审 廖必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