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铜仁 > 正文

安运强:驻村五年如烟 一种情深不舍离开


56日,江口县官和乡江溪屯村,烟雨蒙蒙、雾霭山峦,或许是机缘巧合,20164月,第一次来到江溪屯村的时候,也是阴雨绵绵、云雾弥漫。时光荏苒,五年的驻村时光,就这样悄然逝去了,所有的喧嚣终归于平静。离别之际,驻村往事就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一一闪现,清晰,感人,回味悠长…… 



面对面指导,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20164月初,受组织选派,我从人社局来到了官和乡江溪屯村担任第一书记。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作为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为第一要务。初来乍到,除了走访摸排,更多的是与村党支部书记蒋浪探讨组织建设。组织生活不规范、党员年龄结构失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问题一抓一大把。按照指导不领导、到位不越位、帮办不包办的原则,我组织支委成员进行知识培训,大到党员发展、小到召开会议,将各项制度要求编制成资料进行印发。



有制度,就要按制度办事。遵循了这一原则,党支部三会一课开始正常了,村里党员也开始积极干事了,还有村里的几位老党员,每次都风雨无阻参加村党支部三会一课,为解决村上各种难事大事出主意、想办法。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得到增强。2020年,村党支部获得全市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实打实帮带,夯实村级产业基础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年轻人到外面去务工,归根结底还是村里发展前景不宽,景不够。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才能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过去,村里的群众种植多以玉米、水稻为主,一年下来勉强自给自足,年轻人看不上这一亩三分地,纷纷选择外出务工,造成了许多土地闲置和劳动力流失。为此,我们整合资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广订单发展,大力发展村级产业。全村依托山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种植白茶1500亩,建成冷水鱼养殖基地18亩,黄精中药材200余亩,与地利集团签订合作协议,畅通了销售渠道,实现户均增收6000元的目标。


20188月,全村的贫困发生率由最初的36.57%下降到1.15%,成为江口县官和乡唯一一个被国务院三方抽到迎检的村,以0问题,100%的认可度,本色脱贫。


心贴心服务,破解群众热点难题


民之所欲,政之所出。


曾几何时,电、路是制约江溪屯村发展的最大瓶颈,道路崎岖不平、电压不稳,村民出行、生活极其不便。


还记得,20183月乍暖还寒的早春,我们23名常驻村队员多次奔波在江溪屯村19个村民组上,入户与老百姓交心谈心,拉家常,打扫卫生,开低保评议会,赢得老百姓认可和满意;四处奔波搞五改,一天一天抢抓进度;热情似火的夏天,温柔的山风迎面而来,从竹林湾到村委会一会拐小弯一会又是大S路,好不容易才能到村委会,每次弄得车子满身都是泥水;永远不会忘记验收评估前大家在村委会办公室席地而坐,一起完善扶贫资料、备战验收评估的日子,在风雪交加的夜晚,敲开小卖部的门,抱回一箱方便面的满足与带劲。



2016年来,2000余人的小村发生了大变化,全村的通组公路全部实现硬化,新建了10余处安全饮水工程,全村老旧电力线路实现更换。2019年,投入40万元打造少数民族村寨,江溪屯村颜值不断提升,从脏乱差变成了洁净美,获得了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称号。


站在江溪屯村头,回望过去,前行路上,有滚石上山时的艰难,也有爬坡过坎后的喜悦;有抬头无路的迷茫,也有委屈困惑的泪水。种种过往心头萦绕,但心中的信念坚如磐石,永往直前、无问西东。


五年多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也长,期间虽然舍家别子,面对工作生活各种困难,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能在盛世年代,参与脱贫攻坚这场特殊的战役,此生无悔、永远铭记。


再见了!各位战友,公元202156日,我的江溪屯驻村帮扶生涯正式结束!让我们彼此珍藏这份难得的情分,珍惜驻村帮扶的友谊,我会时刻关注、静静等候咱村未来发展的新动态,乡村振兴看你们的了,到时我会为大家高兴、为我们曾经的努力而挥情自豪!




通讯员 安运强

编辑 陈刚

编审 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