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铜仁 > 正文

【新春走基层】铜仁玉屏自治县朱家场镇龙眼村:“老茶农”又种“新茶树”

  “老油茶林的产量不是很高,如今又种植新品种油茶,期待收成越来越好……”初春时节,在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龙眼村,一片新造油茶林基地,种植户赵明选正在查看油茶苗的生长情况。



  说起自家的油茶,经营了几十年老油茶林的赵明选,有着说不完的话语,新品种不能像老油茶一样粗放管理、必须标准化种植、精细化管护,才能结出优质果。

  现年44岁的赵明选,是玉屏自治县龙瑞康油茶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别看他现在对新品种油茶种植经验丰富,3年前,他还是一个靠家庭式粗放生产油茶的“老茶农”。



  彼时,他家继承了祖上留下的40亩老油茶林,由于茶树老化、无人管护,油茶果产量低下,他只能选择流转荒地,重新种植新品种油茶,带领当地群众做强油茶产业。

  “油茶树花果同期,寒露时节赏花采果,是我们这一代人难以忘怀的童年记忆。”土生土长的玉屏人赵明选,至今还保留着每天吃油茶的习惯。在他的老家朱家场镇,每家每户都种油茶,是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但在过去,自然生长的油茶林缺乏管理产果率低,加上市场形势的变化,这让很多老茶农失去了信心,以至很多老油茶林成了杂木林,甚至被砍伐改种。



  2014年以来,玉屏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油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抓。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重拾老品牌,改造老油茶林,结合退耕还林等项目新造油茶林,全县油茶林面积增加到22万亩。

  “政府提供优质的油茶苗和技术指导,果实由公司统一回收,我们种植户只需要种好、管好。”2018年,赵明选抓住油茶产业发展战略机遇,投入70多万元,流转了村庄附近的200亩山地,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带领乡亲种植油茶。

  “老茶农”如何种好“新茶树”?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赵明选摒弃了传统的随意栽种,整地完成后,根据坡度的不同,按设计的造林株行距放线、挖坑种植,填土时还要将基肥与表土充分拌匀。

  油茶种植三分靠天时,七分靠管护。从开垦荒山到精细管护,赵明选慢慢摸索学习,再加上自己多年“吃”出来的经验,他对新品种油茶产业的全流程逐渐熟悉起来。

  “好果子要源于优质的生态和科学的管护。”除了人工拔草,割草机割草,地里的杂草从来不用除草剂来除草。从栽种的第二年起,每年的施肥量逐年增加,施肥后覆土。随后进行垦复、树型培育和整形修剪,用精细化的管护确保油茶树的生长品质。

  在赵明选等“老茶农”的带领下,玉屏掀起了油茶种植的高潮。去年,勤劳的侗乡人民坚持“适地适树、油茶优先、整村推进”的原则,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田间地头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旱土及适宜地,种植新品种油茶超过1万亩。



  一片油茶林,带富一方人。目前玉屏油茶总面积达22万亩,投产15.4万亩,涉及全县农业人口7.8万人,农民人均拥有油茶林2.82亩。2020年,玉屏产油茶鲜果1.6万吨,油茶产值达2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

  “提升质量、延长产业链,油茶的附加值就可以显著提升。”亲身经历老油茶到新油茶的转变,在赵明选看来,农民已不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份值得深耕的职业:种好油茶树,建一个农家乐,推动乡村观光旅游、向更多人介绍油茶文化、为乡村振兴做一点贡献……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葛永智

编辑 徐然

编审 王璐瑶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