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铜仁 > 正文

抗洪救灾勇担当 心系群众办实事!贵州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张军的挂职生活

  7月8日凌晨,铜仁市松桃自治县甘龙镇石板村的村民们还在熟睡,一声巨响,打破了村子的宁静。持续的强降雨导致石板村田堡组发生山体滑坡。


受灾群众被安置到大兴移民新居


  贵州财经大学挂任松桃自治县委常委、副县长的研究生院院长张军,得知消息后火速赶往现场。看到眼前的一幕,张军顿时愣住了,原本青山绿水、祥和安宁的村庄变得一片狼藉,泥水横流的场景和村民们惊恐无助的神情像刀子一样扎在他的心上。

  容不得多想,张军立即和松桃自治县委组织部部长杨昌海一道,组织县政府相关部门紧张投入到受灾群众的转移安置和千余名救援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中。

  张军知道,灾害面前,受灾群众的吃住问题是头等大事,于是他带领县镇干部紧急开展排查,摸清受灾群众底数,协调甘龙镇把镇上所有中学、小学、幼儿园的宿舍都腾了出来,110户495名受灾群众终于在晚饭后住进了临时安置点。看着乡亲们被安顿了下来,张军长舒了一口气,他又交代工作人员做好受灾群众的心理疏导和结对帮扶。这期间,张军顾不上吃口热饭,累了就在镇政府的沙发上靠着休息一会儿。

  "这些群众后续往哪里安置呢?"一个比找临时安置点更艰巨的任务压在了张军的肩上,一连两三天张军都在为这件事请示联系、操劳奔忙。在确定铜仁市大兴高新区可以容纳所有的受灾群众后,张军如释重负,立即带领移民局和社区干部投入了下一场战斗。他和同志们来到搬迁安置点,仔细检查安置房的灯亮不亮,水龙头出不出水,门窗是否完好,基本生活用品是否配备到位,房屋是否整洁干净。

  就在张军满心欢喜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受灾群众时,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110户受灾群众中只有几户愿意搬进新居。"大家为什么不愿意搬?"带着这个问题,张军来到临时安置点了解情况。通过走访,张军了解到,受灾群众不愿搬进新居,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在这里住久了,感情深,故土难离;二是他们担心离开了生养他们的土地后,今后的生活没有保障。为了打消受灾群众的顾虑,张军为他们组织了一次特别的"一日游",他和社区干部带着受灾群众到搬迁安置点参观,为他们介绍周围的环境和设施,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新家园的便利和美好,还安排他们参观园区的工厂,打消他们的就业顾虑。这次"一日游"效果非常好,当场就有18户受灾群众表示愿意搬进新居。于是张军和大家商量,决定采取分批搬迁的办法,成立房屋分配组和物资发放组,尽快安排这18户受灾群众搬进新居。


张军(中)组织工作人员为搬迁群众发放生活用品


  7月13日,铜仁市大兴高新区迎来了第一批搬迁群众。搬迁当天,张军安排专人为搬迁群众提供"一对一"贴心服务,按照政策为每个家庭配备了电视、洗衣机、冰箱、热水器、床、饮水机、电磁炉和电饭煲,发放了被褥、洗漱用品、大米、食用油、方便面、鸡蛋和矿泉水。张军还特别安排社区干部为每个家庭配备了一个"爱心包",里面是蔬菜包和调料包。问起原因,张军感慨地说:"受灾群众很不容易,我希望他们搬进来后,马上就能开火做饭,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顿热乎饭,让新居像个家的样子。"在给受灾群众发放物资的时候,由于太阳暴晒,张军的额头晒脱了皮,新旧皮肤黑白相间,被同事们调侃为"包公",他欣然笑纳。

  在社区干部的不断动员和搬迁群众的影响带动下,截至7月20日,已有109户受灾群众搬进了新居。把受灾群众安顿好后,张军又牵头成立了由县人社局、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和社区组成的入户工作组,按照"一户一册""一人一帮扶"原则,对受灾群众的家庭情况和就医、就业、就学等情况进行摸排,安排县里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全力以赴,着力解决受灾群众的各种实际困难,确保他们在新居安居乐业,幸福生活。截至目前,受灾群众的就医就读就业等问题已基本解决。

  回想这次受灾群众安置工作,张军会心地笑了,他说:"在搬迁安置点,经常能听到受灾群众说'感谢党''感谢政府'之类的话,自己很感动,也很欣慰。"

  在受灾群众朴实的言语中,他觉得自己来松桃挂职没有白来,透过这次受灾群众安置,他深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至上理念的践行、对老百姓的关心和爱护,深切地感受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无疆,深切地感受到了老乡们的淳朴和善良,这是对自己最深刻的教育。作为学校派来的挂职干部,他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为老百姓办更多的实事、好事,成了萦绕在张军脑海里的新课题。

  文/贵州财经大学党委组织部  季晏莎

编辑 韦依

编审 田旻佳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