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融媒 > 正文

红色印记看初心 | 江口双屯村:青松长守忠魂墓 “左伯”名留百姓心

  巍巍青山葬英烈,潺潺溪水颂忠魂。


  在梵净山下的江口县闵孝镇双屯村,“革命烈士左洪春之墓”静静矗立于群山间,墓旁的青松苍翠挺拔,通往墓地的林荫小路上还残留着当地群众祭拜时的花圈等。



  “这棵松柏是公公当年种下的,他临终前曾叮嘱后辈,让我们李家的子子孙孙要为左伯守好墓,每年清明都要来给左伯烧纸、挂清。”85岁的侯银秀老人说。


  左伯就是左洪春。在双屯村提起左洪春未必有人知道,但说起左伯,却无人不知。而侯银秀一家人和左洪春的缘分,要从侯银秀的公公李世成说起。



  1933年,蒋介石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进攻,并对中央苏区采取步步为营、滚动前进的方式进行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为寻求新的战机,决定派遣部分红军战士向西南贫困地区侦察敌情,以确定红军行军路线,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记者查阅史料,关于左洪春的生平事迹记录较少。但据相关部门考证,左洪春是红二军侦察战士,于1933年夏从江西省吉安县出发,沿着武陵山脉向江口方向前进。1935年化装成讨饭的穷人来到江口县闵家场张寨杨溪屯,在当地富户王继尧家当长工。



  “白天在地主家做事,晚上或空闲时间就帮穷苦百姓挑水、砍柴,深受大家喜欢,都亲切地称他为‘左伯’。”侯银秀从丈夫李志清口中得知,左洪春当时就住在公公李世成家里,他与穷苦百姓打成一片,帮大家干农活、和大家讲革命道理,俨然是一家人。


  双屯村地势险峻,为了侦察当地土豪劣绅及保安团队驻防情况,左洪春时常深夜里独自到江口德旺等地打探。1935年,红六军团进入江口县境,左洪春冒着生命危险与红军联络、送情报,并动员当地贫困农民子弟参加红军,打土豪、斗恶霸。



  红二、六军团会师后向印江、德江转移,左洪春接受新的任务,继续留在当地发动群众。由于身份暴露,1935年夏天一个夜晚,左洪春在返回李世成家的途中,被地方反动势力杀害。


  左洪春牺牲后,李世成和当地群众为其买棺材,将他安葬在双屯村,并种下松柏守护。“没有革命先辈的付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左伯就是我们的亲人,他的墓我们世世代代都要守好。” 侯银秀说。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如今,在双屯村提起左洪春可能鲜有人知,但讲到左伯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为缅怀先烈,双屯村、闵孝镇先后对革命烈士左洪春之墓进行修葺。


  “每逢清明、建党节,村里的党员、学生及群众都要来祭拜。”双屯村支书姜启云说,先辈们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已深深烙印在每一个双屯人的心中,激励着双屯儿女砥砺前行。


  站在革命烈士左洪春之墓旁眺望,小楼星罗棋布、通村通组路横卧山间,双屯坝区种植的土豆等蔬菜陆续进入采摘期,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聪 江佳佳

编辑 尹洁

编审 文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