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融媒 > 正文

红色印记看初心 | 看一名村支书,如何修炼成红色讲解员!

  6月22日,位于江口县德旺乡坝梅村的木根坡红军旧址,坝梅村党支部书记汪学权正向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讲解红军过境江口的那段精彩往事。



  汪学权的讲解,声音洪亮,条理清晰,而且声情并茂,慷慨激昂,让聆听者仿佛走进了80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毫不逊色于专业讲解员。




  “其实只是因为目前纪念馆没有专门的讲解员,我是临时上阵充数。”聊起为何成为一名红色讲解员,汪学权乐呵呵地说。


  据介绍,为了挖掘红色文化,传承红军精神,去年江口县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扩建木根坡红军会师旧址。




  这对坝梅村来说,是一件大事。作为村支书的汪学权,全身心投入到展馆建设与展陈布置中,不断收集整理资料,不断阅读相关书籍,不断向相关专家请教,待展馆建成时,那一段历史也全部铭刻到了他的心里。




  “关于红军木根坡会师的故事,我从小就从爷爷他们的讲述中有一定的了解。”汪学权告诉记者,1934年10月12日,他的爷爷汪代云为红军当向导,带着红军翻山越岭走小路去了印江。




  听着红色故事长大,耳濡目染之下,革命先烈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深深烙印在汪学权心里。木根坡红军会师旧址恢复重建期间,他在搜集相关史料中不断积累,在当地史学专家的指导下不断学习,能够准确地将这段历史脱稿讲述。他说:“你喊我写可能写不出来,但是凭嘴讲绝对没得问题。”




  今年5月,木根坡红军会师旧址正式开放,到目前汪学权已为50多批3000多人当过讲解员。“我觉得作为一名党员,不仅要知党史,还要能讲党史,要在讲解过程中不断学习和磨砺初心。”他说,“下一步我们要把全村的党员都培养成红色讲解员,把红色故事、红军精神传承好,讲述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聪 江佳佳

  编辑 尹洁

  编审 文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