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融媒 > 正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用危改新房子 换取群众的好日子

  “有了新房子,就过上了好日子!”

  2017年,对关岭自治县花江镇锡厂村的王家两兄弟来说,是个幸福生活的转折点。

  过去,因土地贫瘠,锡厂村不少人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一些生活在茅草屋、土石房里的群众,居住环境十分恶劣,其中就包含了王家兄弟王全兴和王全洪。

  “原来住的房子是村里石棉瓦、砂石墙的‘烧火房’,就在哥哥家旁边。住久了,墙壁就开始倾斜,房顶漏雨,我们就拿塑料布盖在房顶上。”弟弟王全洪说起曾经居住的旧房子,满是感慨,“那时候我们老两口每天觉都不睡踏实,害怕哪天房子突然就塌了!”

  与弟弟一墙之隔的哥哥王全兴,原本独居在一间由石头垒砌成的房子里,没有水泥砂浆的固定,房屋墙体日渐倾斜,透风漏雨严重,随时都有垮塌的可能,“以前住在旧房子里就是混日子,过一天算一天,没有结婚,没有儿女,一晃就60多岁了。”

  那时候,两兄弟最怕的就是雨季,“不是暴雨就是冰雹,要是没有党的好政策,我们兄弟两个还不知道要受什么样的苦呢!”王全兴说。


王全洪夫妇的卧室里,墙上挂着家人的照片,透露出幸福气息


  随着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在关岭自治县覆盖开来,王家兄弟的日子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2017年,在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兄弟俩申请危房改造,经鉴定,他们的房屋都是D级危房。

  两人分别用获得的每家6万元危房改造补贴请来工人,拆除旧房并在原址建了新房。兄弟俩的两栋小平房依然是紧紧相连,不同的是,再也不是摇摇欲坠的破屋子,而是崭新的“小套房”,“独立的厨房、厕所样样有;房外贴了瓷砖,房里刮了白墙,干净漂亮;最重要的是,水泥和砖盖的房子再也不必担心会垮塌。”

  走进王全洪和老伴的小卧室,墙上的照片引人注目。住进新房后,王全洪和老伴补拍了结婚照,“住得踏实了,生活也就踏实了,所以我们现在每年都去拍照片。”王全洪的笑容之中透露着幸福和憧憬。

  隔壁哥哥王全兴因为住进新房有了发展动力,不仅积极配合村里的产业规划,将自己家中的土地流转给村合作社种植皇竹草,还自己花3000元在新屋子对面建牛圈,从养一头牛到三头牛,日子越过越踏实,“三头牛能卖将近4万元。”

  “现在住有新房,吃穿不愁,看病不忧;村里路全通了,出行方便;村里发展的产业越来越好,每年土地流转、年底分红都得钱,这生活越来越有奔头。”王家兄弟的幸福转变,是贵州大山之间,百姓因住房安全得到保障而充满内生动力的写照。



大方县八堡乡中箐村左家组村民胡光万家危房改造前后住房对比图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供图


  多年前,在贵州,很多山区贫困群众居住的房屋“人在家中坐,冷风穿堂过”,部分农村人和家畜混居在一栋房子里,虽方便喂养和照看,却带来突出的环境和卫生问题。

  为了改变这一窘迫的状况,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2008年起,贵州作为全国首个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省份,启动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探索符合贵州实际的农村住房保障经验。

  2008年至2016年间,贵州先后进行两轮危房改造,以拆除重建、加固维修等方式,基本解决了农村困难群众居住安全问题,取得了“建设一线、推动一片、带动一方”的效果。

  2017年至2019年,贵州通过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累计实施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28.91万户。同步实施的改厨、改厕、改圈,进一步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2017年、2018年、2019年,贵州连续3年度获得住建部、财政部组织的农村危房改造绩效评价全国第一。

  2020年,贵州农村危房改造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挂牌督战、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有保障核验、洪涝地质灾害贫困农户房屋受损整治等工作任务,全省191.2万建档立卡农户住房安全全部得到保障。

  2021年3月,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财政部公布的2020年全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的省(区、市)名单中,贵州排名全国第二,贵州农村危房改造实现了年度绩效考核连续四年排名全国前列的好成绩。

  好成绩的温暖内涵,是省委、省政府用危改新房子换来的,属于群众的好日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罗亮亮
编辑 胡锐
编审 杨仪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