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融媒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我的沿河情愫丨沿河自治县夹石镇堰田村驻村干部黄玉龙


  “黄哥,忙吗?和你说个事。”2020年农历新年放假前夕,单位领导打来电话告诉我,因为工作安排临时有变,单位商议后决定派我替换同事前去铜仁市沿河自治县夹石镇开展驻村督战工作。



  我刚新婚不久,担心妻子有意见,但转念一想,妻子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绝不会不赞同我去,就这样我答应了下来。新年刚过,我便到了沿河自治县夹石镇堰田村开始了我的第三次沿河驻村帮扶工作。

  我叫黄玉龙,是铜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一名副科级干部。说起我和沿河的情愫,要从2013年第一次来沿河县黄土镇青龙村开展“干群连心·同步小康”驻村帮扶说起。

  我第一次来到沿河时,就被这里贫瘠的土地和艰苦的生活条件深深地触动了。这一年,为了解决当地老百姓喝水难的问题,我几乎跑遍了村里的每个山头寻找水源,并多次回单位找领导汇报争取项目资金,最终获批45万元人畜饮水项目资金,彻底解决了黄土村青龙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我在青龙村的工作得到了镇党委政府、单位领导和当地老百姓的充分肯定。第二年我主动请缨再干一年,就这样,我又成为了沿河自治县官舟镇黄龙村“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的队员,开启了新一轮驻村帮扶工作。

  黄龙村是产业发展大村,为了帮助该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我多方协调,积极争取,最终获得水土保持项目资金45万元,防汛抗旱项目资金10万元,用于黄龙村水土保持项目暨精品水果种植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红利惠及全村老百姓。



  今年是我第三次来沿河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我被安排到沿河自治县夹石镇堰田村开展驻村督战工作,今年的身份和往年还不太一样,前几年都只是驻村工作队员,今年的工作还增加了“督”和“战”,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不敢有半点懈怠。

  我进驻堰田村的第二天,村脱贫攻坚指挥部就组织全体成员召开会议,重新安排了工作任务,我负责牵头全村透风漏雨整治和不安全住房补短板工作,协助第一书记抓好1、2、3组脱贫攻坚工作,包保十户贫困户,其中三户未脱贫。面对巨大的工作量和重重的困难,我没有临阵退缩,而是一如既往地发扬发改部门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神,统筹做好“督”和“战”的工作。

  虽然有了前两年的驻村工作经验,但新形势下的脱贫攻坚工作赋予了我新的使命,怎样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怎样应对好快速变换的扶贫政策?都是我督战工作中的重要思考。

  只有吃透了核心指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住房、教育、医疗、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内容,才能更好地指导督促其它驻村队员。

  自己学还不够,还要带领大家一起学。有些老同志学习政策吃力,理解慢,我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反复教,用村里的实际情况结合政策举实例给他们讲解。一旦有了新出台的政策,我便会组织大家利用晚上的研判会一起学习、探讨。时间久了,我便成了大家的“教导员”,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和认可。


  除了“督”,我还得“战”。做好群众工作,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我“战”的目标。一年来,我日复一日地入户走访,了解所包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家庭具体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困难。

  当我了解到三组杜执宣家里卫生差且没有床,长期睡在柜子上后,我立马自掏腰包800余元,从镇上给他买来了床和床上用品,并帮助他打扫卫生。后来又了解到三组杜执喜户家电路还没安装好,我又立即学习电工业务,帮助该户安装了电路……

  最让我感动的是在今年八月底,我们攻坚队自掏腰包请全村老百姓吃干群连心饭,我的包保户杜执宣以为这是散伙饭,便主动打电话来对我说:“黄同志,你们要走了吗?不要走,我们都舍不得你走,不要走啊。”

  发自肺腑的“不要走”三个字,感动了我也感动了整个攻坚队;这一句“不要走”既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是我为民付出收获的最好的回报。

  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员,我为能够参与到这场战役而感到自豪,虽未做出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老百姓的每一句肯定都是鞭策我不断前进的动力。我还将继续砥砺前行,不断开拓进取,为那不变的初心和百年的誓言而努力奋斗。


张孝
整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万芬

编辑 何涛

见习编辑 周睿

编审 杨仪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