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融媒 > 正文

【绿博会·六盘水风采】产业转型:从“一业独大”到“多元支撑”

  六盘水,一座被烙上“煤都”印记的老工业基地。

  曾经,“一业独大”,形成了过度依赖煤炭的畸形产业结构,许多产业都从煤炭延伸而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二产占GDP的比重长期超过“半壁江山”。

  随着煤炭资源枯竭,六盘水面临着摆脱资源路径依赖,谋求转型发展的双重任务。如何实现从“一业独大”向“多元支撑”的转变,六盘水对转型发展的探索从未停歇。



  一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六盘水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践行绿色路径,从高污染、高能耗到智能集约,从产业链、价值链低端到走向高端,走出了一条成长型资源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

  转型升级,必须要有刮骨疗毒的觉悟。六盘水不再搞“外科手术”,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使老产业焕发新活力。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引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立足煤、做足煤、不唯煤”。六盘水以解决传统产业低端、粗放、低效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十三五”以来累计淘汰煤炭落后产能1045万吨/年,关停落后钢铁产能150万吨、焦化产能100万吨、火电装机60万千瓦时。

  从煤炭、钢铁邓传统产业入手,大力改造提升现有产能。建成全省第一个煤矿智能化辅助系统、西南地区第一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2019年生产矿井采煤机械化率达到88.1%,辅助系统智能化覆盖率达到91%,发耳煤业、火烧铺矿成为智能机械化改造的示范。

  不仅如此,煤层气提纯加工制LNG项目产量首次突破8万吨;盘南低热值煤发电、大湾低热值煤发电、野马寨电厂“热电联产”技术改造加快推进;水钢二棒线4台“蓝宝”焊牌机器人替代人工作业,实现了水钢历史上首次使用智能机器人的突破……

  传统产业亮点纷呈,新兴产业也后来居上。



  围绕省“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推进‘双千工程’,着力打造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的发展目标,六盘水谋划新材料、新型能源化工、旅游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纺织、物联网、现代物流“七大产业板块”培育工程成效初显。

  走进位于盘州市红果经济开发区龙鼎工贸有限公司,厂房内的一个个“新面孔”引人注目——PVC瓦斯管、螺旋焊管、智能机器人。

  作为一家集矿山非标准件加工、机电设备维修、销售矿山机械设备配件及材料为一体的传统工业加工企业,龙鼎公司围绕煤炭产业,延伸出更科学、价值更高的生产和服务。

  与龙鼎同样的“追新”,水城经济开发区是水城县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在新旧动能转换间,立足资源优势,引进新兴产业,“高大上”发展,撕下了“傻大黑粗”标签。

  水城经济开发区境内的贵州石鑫玄武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玄武岩矿粉经过高温后,“变身”为一股股炭黑色的细丝——这些丝,可以任意弯曲、编织成为衣服。

  “玄武岩纤维重量是同直径钢筋的1/3,抗拉强度是钢筋的4倍,用在道路领域能降低20%的成本。玄武岩不含磷硫,是无机非金属材料,是绿色产品。”公司董事长赵庆林说。



  自2016年正式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以来,六盘水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企业、产业、社会层层铺开,走上了“资源——产品——再利用”的循环之路。把资源“吃干榨净”,把废气、废渣、废水“变废为宝”,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由“黑”变“绿”。

  事实上,无论是“立足煤”的传统企业转变,还是“高科技”的新兴产业崛起,这背后,都折射出了六盘水产业转型升级已由“要素引领”向“创新引领”转变。

  正因如此,六盘水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传统产业改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产业转移承接和产业合作”等方面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勇勇 

编辑 黄瑶

编审 马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