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融媒 > 正文

【黔南沃野传捷报】小桑蚕“吐”出扶贫大产业

 开栏语:

  

  九月正是丰收时,黔南大地上硕果累累,丰收正忙。

  


三都的石板村,返乡能人潘永贤带领乡亲们闯出脱贫致富路,谱写“燕归巢”的反哺故事;



  龙里的稻田里,党员干部们献计献策献力,抢抓天晴,帮助群众抢收稻谷;

  

  独山的橘园中,各地商贩们一车车的拉走新同橘子,讨价还价之声,是寨子里一年一次的热闹场景;

  

  贵定的坝子上,地垄间人头攒动,火红的辣椒映红了务工群众的一张张笑脸……

  

  黔南州牢牢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建设巩固“生态之州”靓丽名片的同时, 紧扣“八要素”,落实“五个三”,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农村经济产业革命,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绿壳鸡蛋、生猪)、茶叶、蔬菜、水果、刺梨、中药材六大山地特色产业, 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六个转变”,推进“幸福黔南”建设,助力脱贫奔小康。

  

  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贵州日报报刊社黔南记者站深入田间地头,捕捉丰收画面,特别推出【黔南沃野传捷报】系列报道,与您一起分享生态之州硕果遍野,幸福黔南丰收正忙的喜悦,敬请关注。


  9月19日,吃完早餐收拾妥当,荔波县小七孔镇尧花村村民黄贵州约上同村村民,骑着摩托车上班去了。


  10分钟不到,两人到达村里贵州粤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洗手、消毒、戴好口罩帽子、换好工装,进入车间,开始一天的工作。




  漂汤、冷却、分包、包装、速冻,鲜嫩的桑芽经过黄贵川和同事们的手,变成一袋袋桑芽菜,将销往全国各地市场。


  桑树的嫩芽可以加工成桑芽菜,桑树的叶子成了蚕宝宝的美食。


  在独山县基长镇林盘村的蚕棚内,务工群众各司其职,为蚕茧丰收而忙碌。距离蚕棚不远的丝绸厂,机器吐出洁白的蚕丝。




  从村民种桑养蚕到企业收蚕茧缫丝,独山县探索出桑园种植区域化以户为主、桑叶收购市场化以村为主、蚕房建设规范化以镇为主、大蚕养殖工厂化以企为主、蚕茧销售订单化以县为主的“五化五为主”桑蚕发展思路,走出一条带动面广、群众参与度高、扶贫效益好的种桑养蚕产业致富路。

  荔波、独山的桑蚕产业是黔南州桑蚕产业的缩影。


  数据显示,黔南州现有桑园8.29万亩,涉及都匀、荔波、独山、三都、平塘、罗甸等市县,桑叶年产量8.41万吨,产业覆盖贫困户5526户、贫困人口11949人。


  如何把传统的桑蚕产业发展出不一样的“新感觉”,黔南州有自己的做法。




  龙头企业带动。在独山县,恒盛丝绸有限公司和贵州丝绸之路丝业有限公司是桑蚕产业发展的“领头羊”。恒盛丝绸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把分散生产的农户与龙头企业和市场连接起来,实行“订单农业”,充分调动群众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延伸产业链、寻求桑蚕产业的多元发展。在种养方面,加快建立健全黔南桑蚕良种繁育体系,确保桑有好苗、蚕有良种;在加工方面,引进一批先进技术和生产线,因地因时发展生丝、织绸、印染、丝棉等加工项目;在桑旅结合方面,充分挖掘桑和蚕在饮食、购物、体验、科普等方面特色,因地制宜发展一批桑蚕观光体验基地。




  横向拓展,力求吃干榨尽。积极推进桑的食药用开发,重点推进桑茶饮品、桑果鲜食及桑果汁、桑果酒、桑果醋、桑果干加工利用;加大桑的饲料应用开发,推进桑枝桑叶系列饲料配方与加工工艺研发,建立饲料桑良种繁育及饲料桑肉牛、肉羊和家禽养殖研究示范基地,辐射带动饲料桑推广应用。


  技术支撑,科技引领。黔南州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交流合作,鼓励和支持省内外有关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组建桑蚕产业研发中心,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同时,抓品种开发。建立蚕桑品种资源库,培育蚕桑新品种,加快品种提纯复壮和改良换代,打造适合黔南生态气候的优势品种,为品牌培育奠定基础。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梁晓琳

编辑 高荣华

编审 张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