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融媒 > 正文

【黔南沃野传捷报】农村产业革命唱响“丰收之歌” 

开栏语:


九月正是丰收时,黔南大地上硕果累累,丰收正忙。


三都的石板村,返乡能人潘永贤带领乡亲们闯出脱贫致富路,谱写“燕归巢”的反哺故事;


龙里的稻田里,党员干部们献计献策献力,抢抓天晴,帮助群众抢收稻谷;


独山的橘园中,各地商贩们一车车的拉走新同橘子,讨价还价之声,是寨子里一年一次的热闹场景;


贵定的坝子上,地垄间人头攒动,火红的辣椒映红了务工群众的一张张笑脸……


黔南州牢牢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建设巩固生态之州靓丽名片的同时, 紧扣“八要素”,落实“五个三”,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农村经济产业革命,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绿壳鸡蛋、生猪)、茶叶、蔬菜、水果、刺梨、中药材六大山地特色产业, 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六个转变”,推进“幸福黔南”建设,助力脱贫奔小康。


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贵州日报报刊社黔南记者站深入田间地头,捕捉丰收画面,特别推出【黔南沃野传捷报】系列报道,与您一起分享生态之州硕果遍野,幸福黔南丰收正忙的喜悦,敬请关注。


      9月18日一大早,刘永会早早采摘葡萄,赶往长顺县摆所镇热水村冷坝组。广场上,一串串紫莹莹的葡萄摆放在白色的筐里,等着超市的收购车,刘永会和同伴们的脸上满是笑意。


  

       “上回地利生鲜超市来收购,我一天就卖了2000斤紫王葡萄,得了6000元。这回我又拉了2000斤葡萄来。”刘永会笑着说,自家8亩葡萄,每年能给家里增加5万元左右的收入。

  

      热水村第一书记令狐军介绍,今年热水村葡萄丰收,村里组织20多家企业和单位来收购,“葡萄产销两旺,大家开心得很。”




  像热水村一样,葡萄让长顺县的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数据显示,2020年,长顺县3.26万亩紫王葡萄,产量2.95万吨,产值2.5亿元,覆盖农户3960户16236人,户均增收1.15万元。


  为了唱好这首“丰收之歌”,黔南州大力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决胜脱贫攻坚,12大产业硕果纷呈。


  农村产业革命事关脱贫攻坚,事关农村群众的生活。今年到目前黔南州已召开3次专题会议,结合黔南实际制定农村产业革命精准打法七条,全面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今年以来,黔南州突出保供给、保增收、保小康,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全州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正常平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随着《黔南州加快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品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黔南州加快村集体企业化经营专业化发展的意见》《黔南州推行“村社合一”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指导意见》,农村产业革命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多措并举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黔南州各产业发展专班聚焦产业发展问题和短板,采取建标准化基地、改造低产园、推广良种良法、加强田间管护等措施,加大提质增效力度,目前已完成提质增效总面积86.33万亩。


  都匀市墨冲镇良亩村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基地根据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市场需求,采用“321”高效栽培模式,种植菜心、茄子、南瓜等蔬菜,热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目前,黔南州各地围绕目标市场需求,大力推广“321”高效栽培模式,7月底建成规模化标准化基地56万亩,辣椒、瓜类、豆类等8个蔬菜优势单品种植面积151.91万亩(次),占播种面积216.2万亩(次)的70.26%。




  同时,黔南州还建设茶叶提质增效示范基地11.58万亩,改造低产果园8.81万亩,发展百香果4.5万亩,火龙果3.42万亩;依托惠水刺柠吉、贵定汇源天泷刺梨产业园等项目,加大新产品开发和推广力度,刺梨面积61.72万亩,提质增效9.82万亩,鲜果5.2万吨,产值7.41亿元。


  强化技术服务,让技术服务跟上产业发展。


  “今年,在茭白合作社技术人员指导下,我从完全不懂茭白种植到如今可以自己处理遇到的问题,40来亩茭白,一亩就能收入1万多元。”看着在秋风中翻滚着绿浪的成片茭白,长顺县广顺镇核子村村民徐小刚算起丰收账,满脸都是藏不住的笑容。


  在黔南州,不少像徐小刚一样的群众,在各级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今年来,黔南州各级相关部门突出因产施培、因人施培,把企业技术骨干、土专家变老师,把田间地头变课堂,采取以工代训等方式,开展农民培训1117场、51294人次,技术服务30314人次。

  强化龙头引领 壮大农村产业

  

  秋天,贵定县贵州山王果健康实业有限公司的刺梨加工基地,成吨的刺梨被运到这里,经过加工,变成刺梨汁、刺梨精粉等系列刺梨产品,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在黔南州,像山王果公司这样的农产品加工领域龙头企业还有很多。这得益于黔南州不仅坚持培育本地龙头企业,还注重“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招引一批实力强、品牌亮、影响广的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目前,黔南州有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140家。


  为打通销售渠道,抢占目标市场,黔南州推动州县国有平台公司转型开展产销对接,实现本地优质农产品直产直供,本地农产品采购占比提高到70%以上。对于蔬菜、茶叶、精品水果、生态畜牧等主导产业,黔南州主动与双龙市场、地利物流园等省内市场进行对接,采取认购或代销等多种合作模式,建立稳定供销渠道。


  同时,充分发挥州县农投公司主体作用,分行业推动农产品“七进”行动,着力提高州内农产品“农校”“农超”“农企”对接效率,各地营养餐配送中心采购本地产品达到80%以上。


  为了鼓起农民的“钱袋子”,黔南州优化利益链接方式,通过入股分红联结、契约订单联结、就业务工联结、反租倒包联结等方式,上联龙头企业,中接合作社,下联农户,紧盯农民增收不放松。


  未来,黔南州将以“黔货出山·风行天下”夏秋攻势行动为契机,持续深入用好“三大三新”方法,不断提升该州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实现农业产业增效、农民群众增收。





贵州日报当地融媒体记者 梁晓琳

编辑 高荣华

编审 张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