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融媒 > 正文

做好经济的“晴雨表”,做实民生的“压舱石”——贵阳市稳就业 保民生 让农村劳动力及贫困劳动力稳端就业“饭碗”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民生的“压舱石”,一头连着居民的“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


  就业怎么稳?民生怎么保?贵阳市以实际行动给出完美答卷。


  “我和老婆是2016年到这里工作的,工资淡季每个人能有3000元/月,旺季的时候可以到6000元/月,一年下来可以存8万多元,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读书的问题了。”清镇市王庄乡岩头村居民余国献说,“以前家里人多地少,没什么经济来源,孩子读书都困难,现在政策好,老板好,日子好过多了,我们还要存钱,留着以后给孩子买婚房!”


余国献在清镇市刘姨妈风味食品厂务工


  余国献家过去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在村支两委的推荐下,夫妻俩来到了清镇市刘姨妈风味食品厂务工,就业当年就实现了脱贫。


  “我们是清镇市的农业龙头企业,就要担起责任。我们主要吸纳周边贫困户就业,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公司只有50余人,但我们还在招聘,最多可解决90人的就业问题。”清镇市刘姨妈风味食品厂总经理吴茂云说。


贵州富之源农业发展公司种猪养殖场


  在修文县,今年该县与贵州富之源农业发展公司签订“公司+家庭牧场”(养殖小区)生猪养殖合作协议,该公司将在修文发展100余家家庭农场和2个种场,带动当地近400人实现就业。


  近年来,贵阳市大力培养龙头企业,全力拓宽“家门口就业”渠道,助推就近就地就业,充分发挥“市场化”作用,以抓产业发展改善民生建设。通过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改善民生。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鼓励发展小微企业,努力形成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有效提升农民持续致富的能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贵阳市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


  除此之外,贵阳市还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的同时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兜底线、稳就业、保生活的功能。


修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小区扶贫车间内实现就业


  “我最近联系了10个易地扶贫搬迁居民,帮助他们申请公益性岗位,工作内容主要是打扫城区卫生,申请下来后他们每个人就有了五险,还有1100元的月工资,”修文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业服务窗口劳动协管员张方群说,“虽然工资不高,但他们大多年纪偏大或身体状况不佳,劳动力不足以支撑高强度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就业,为家庭减轻负担。”


  截止2020年4月底,贵阳市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460 人,通过就业扶贫援助专岗安置2411人。


  一直以来,贵阳市不断找准促进就业的着力点,实施一系列“硬核”举措,提高政策落地精准性,助力稳就业保民生,全市就业形势平稳向好。


  截止2020年5月18日,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8676人,实现就业创业17905人、就业率为95.8%,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5458人,实现就业创业5210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家庭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刘娟

编辑 罗昌
编审 王太师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