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黔南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从“青春少女”到“扶贫大妈”的蜕变|罗甸县罗悃镇罗苏村工作队队员王绒


  我叫王绒,是罗甸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驻罗悃镇罗苏村工作队队员。


  2014年,脱贫攻坚战正式开启,奋战六年取得的脱贫攻坚成果,见证了我们驻村干部的努力。“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是这几年各种新闻和报告的高频词,也成为朋友圈最热门的话题,如果没有参与脱贫攻坚,外出吃个饭聚个会还融不进朋友们的话题了。


  开启扶贫之路


  2016年1月,我带着青春少女的激情,投入到脱贫攻坚战场,成为罗悃镇纳闹村的一名特岗扶贫员,这也是我正式参与脱贫攻坚、精准扶贫之路的第一站。进村串户走访,体民情察民意,按照脱贫标准对标对表排查风险短板弱项,情况清底数明,这就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贫困现状触目惊心,脱贫攻坚开展困难,脱贫任务艰巨,在纳闹村驻村八个月,我对脱贫攻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2019年7月,根据组织安排,我再次开启驻村之旅,成为罗悃镇罗苏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时隔三年,我又回到最初的工作岗位上。为什么叫驻村之旅呢?因为我有过脱贫攻坚工作经历,有深入群众开展工作的经验,有助人为乐、模范带头的好习惯,有本土布依姑娘语言交流的优势,我有信心圆满完成艰巨的脱贫任务。日复一日地走访宣传脱贫政策、三天两头地更换明白卡、年复一年地完善帮扶手册、翻来覆去地更新档卡袋资料、日复一日地带头整理环境卫生,从跟贫困群众打交道、聊家常显得机械和陌生到现在每次入户查看环境卫生,了解家庭生产生活情况都像回亲戚家一样亲切自然,甚至还开起了玩笑,我已经完成了从“青春少女”到“扶贫大妈”的蜕变。通过一年多深入脱贫攻坚一线的锻炼,我在政治上更加坚定,思想上更加成熟,群众工作方法掌握得更多了,情感上和群众贴得更紧了。


王绒(右二)开展工作


  践行为民初心


  由于队长请产假,我接替她的网格,共41户,12户贫困户,29户非贫困户。面对突如其来的任务,我有点懵了,如同面对刺猬一样,不知如何下手,在队长和第一书记的带领下,白天入户走访,晚上做工作小结及明天工作计划,深入学习领会脱贫攻坚各类政策文件精神,日复一日,我不仅对网格内的农户信息了如指掌,对村里的情况也大概熟悉了。


  贫困户莫树飞户的第一印象是坚强,在重病缠身、生活潦倒的困难面前没有低头。叔叔患骨髓病,几次到上海和北京等地的大型医院治疗,花了不少钱也没有起色,生活不能自理,只能卧床,几近于被判“死刑”,阿姨年纪大了没有劳动力,儿子外出务工收入作为唯一经济来源,两个老人在家相互扶持,生活压力大。叔叔回家之后坚持每天按摩,用民间偏方和中草药进行治疗,而我在了解到他家的情况之后,纳入了重点管理,每次走访都鼓励叔叔阿姨,给叔叔打气,还积极帮他家申请了低保,申请了救助补贴,享受各类利益联结分红等等,确保基本的生活需求。叔叔的心态很好,积极锻炼,每天拄着拐杖活动,从最开始几步到几十步到更远,慢慢地甩开了拐杖,现在可以走几百米远了,生活可以自理了。有次去他家走访,正巧赶上他女儿回来了,仔细确认后居然是我初中同学,阿姨老远看到我来了,马上跑过来拉着我的手就走,一定要我在他们家吃饭,还说了一大堆感谢的话。每次到他家走访,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叔叔阿姨都马上拿出来给我,每次我都很开心。我同学也经常和我联系,我的帮扶加上他家一家人跟病魔的顽强拼博,爸爸终于能自理了,家庭状况有所好转。


  贫困户黄德勇户则是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户主有肢体和语言障碍,二级残疾,配偶唐小花也相当“老实”,两口子勤劳,诚实,团结。白天顶着三十七八度的高温到大棚基地务工,下班了还喂养家里的畜禽,无论等多晚两口子都是一起吃晚饭。而我也为他们办理了民政保障,重残疾护理补贴,种养殖补贴,有合适的产业发展积极为他们家谋划。夫妻同心,其利断金。有了民政保险加上在基地务工和发展的产业,现在他们家已经能稳定脱贫了。有一次我去他家收集资料,他看到我和同事到她家门口了,他马上跑回家了,同事们拿我开玩笑说,“平时你到他家开展工作是不是很凶啊,怎么他看到你来就跑了”,原来他跑回家里拿刚刚煮好的玉米来给我们吃,有语言障碍,不能正常表达,干脆直接拿那一盆玉米递给我们,当时心里的那份感动是不能用言语来表达的。工作队里我看起来比较年轻,村里的群众都喊我“阿妹”“小王”“小王妹”,这样称呼我很喜欢,我和他们的距离更近了。


王绒(中)到黄德勇户开展工作


  共战贫困敌人


  家有驻村干部,脱贫攻坚就成了一家人的战场。2019年7月至今,驻村已300多天,为了跟家里联系更加方便,我把妈妈的老人机换成了智能机,把她的手机卡改成了我的副卡,在村里或在入户走访的时候可以跟家人视频,可以看到我小满两岁的孩子了。2020年1月,为了迎接脱贫攻坚第三方检查,连续驻村一个月没有回家,孩子特别想念我,就给我发了视频,他还没说话就先哭了一顿,“妈妈你快回家吧,我不买玩具了,不坐摇摇车了,我会好好听话的,你快回家陪我吧”,听到孩子哭诉的声音,心都碎了,难受极了,亲情在那一刻显得如此的珍贵和美好。两岁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懂事”了,“妈妈,你不要老是说等工作结束就回家看我,这句话我都背熟了”,可是我又何尝想说呢?驻村久了,最大的感受是和家人的距离远了,但彼此的心更近了,更加珍惜偶尔难得的一天相聚时光。家有驻村干部,脱贫攻坚就成了全家人的战场,贫困成了全家人共同的敌人,俨然成了脱贫攻坚统揽家庭生产生活大局。


王绒(左一)开展工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所有驻村干部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立足本职,克难奋进,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打赢了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取得了罗甸县提前一年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好成绩,摘掉了几千年来的贫困帽子。



整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晓琳

编辑 向莹

编审 杨仪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