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黔南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是“付”队长不是“负”队长|罗甸县边阳镇下坝村脱贫攻坚工作队长付朝书

  
  我叫付朝书,生于1972年,199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罗甸县边阳镇下坝村脱贫攻坚工作队长。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到村工作以来,我始终说实话,办实事,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时刻谨记“群众无小事”,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为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地解决困难。


付朝书(右二)入户走访


  生活没有“倒退键”,向前看才能不负自己
  
  2014年,丈夫因病突发去世。突发而来的家庭变故让我毫无防备,当时,家中还有年迈的老人和刚上大学的女儿,原本美好宁静的生活被无情变故彻底打乱,一夜之间,我变成了家中的顶梁柱,头上的黑发更是白了不少。但是时间从来不会给你“倒放”的机会。那几年,失去亲人的悲痛足以让我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视而不见”,那些别人看来“天大的事”我似乎也都能扛了下来。
  
  工作期间,我从来不拖后腿,也从不向组织抱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也是如此,作为工作队长,身为共产党员,本就应该冲锋在前。我同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始终坚守在防控工作第一线。通过地毯式排查,了解外来人口情况,对返乡人员认真登记等,在疫情防控期间,我村未发生1起病例。
  

  我全心全意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了全村顺利实现脱贫,补齐短板,我也同其他同志一样,常常是5+2、白加黑不停地工作。若说真的有愧疚,大概就是自古忠孝难两全吧。


付朝书(右起第三) 与群众一起平整路面


  工作不能走过场,办实事才能不负群众
  
  下坝村,地处罗甸县边阳镇人民政府南面,辖区面积6.2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840米。是一个苗族和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下辖7个自然村民小组,现户籍人口564户2114人,党员31人。农户收入主要以劳务输出为主,发展土鸡、生猪等庭院式养殖业和蔬菜、杨梅、李子等种植业为辅。
  
  那时的下坝村贫困面大,村集体经济没有形成规模性产业,部分房屋年久失修,早已屋檐破败,顶不遮雨、墙不挡风,村内基础设施短板明显。更严重的是进村的路也因为长久失修,路面已经不堪重负,严重影响到了下坝村几个组和周边村村民的出行,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加上群众多次反应路的问题,我与村“两委”一致认为解决修路是当下最紧要的事。
  
  当时我也没有再多想,立马就投入了工作。经过调查,年久失修的原因原来是因为2016年上级规划发展需要,新修了一条通往平塘县塘边镇、克度天文小镇S315大道,这段路就失去正常维护。了解清楚后,我立马和村“两委”商量,把重修公路的问题写成报告多次向上级申请,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得到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这段路终于立项动工,2019年1月,全长7.996公里的道路全部实现水泥硬化,解决了下坝村人民群众出行的难题。


付朝书(左一)入户走访


  真心实意为大家,真付出才能真脱贫
  
  由于时代的原因,我在读书时候并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基本上是空白,连计算机的开关机都不太熟练,加上自参加工作以来,我都是在基层一线工作,更没有好好的接触过计算机。所以到村任职后,我为了能及时掌握上级下达每一项任务指令,我就抽出时间自学电脑,遇到不懂的就请教年轻同事,现在的我也已经可以熟练的用计算机办公。
  
  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繁重,为能更好的适应和进入角色,我都是抽空学习脱贫攻坚相关政策文件和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召开院坝会、小组群众会,入户走访等方式,迅速熟悉村情,知晓百姓的贫困现状,了解群众发展意愿。紧盯脱贫目标任务,成立了下坝村村级脱贫攻坚指挥部,因村制宜制定脱贫攻坚工作方案。找准目标,做好定位,挂图作战,靶向精准,做到了提早谋划。我也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共同协作,把党的好声音宣传到下坝村每一个角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的好政策,真正做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在工作上,我是工作队长,常常让人觉得风风火火、雷厉风行,但也正是因为这份对工作的责任心和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的极力配合。我们村的工作在完成质量和效率上经常排在全镇第一方阵,上级交办的任务都能较出色的完成。在生活上,我更像是村里的老大姐,对于一些小事琐事我都会“担心”。比如每次吃饭我都会选择最后一个坐下,因为如果还有人没到齐,我就会给他们一一打电话,确认好所有人才会安心吃饭。
  
  总之,我始终牢记“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工作目标,也将会继续抱着不脱贫摘帽,绝不罢休的决心,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团结一致、聚智聚力,以非常之力、非常之举,积极迎接接下来的工作和挑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晓琳
编辑 何涛
编审 杨仪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