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黔南 > 正文

不负韶华担使命 ——三都40万水乡儿女与全国同步奔小康

“老潘啊,房子住得还可以嘛,感觉如何?”


“很舒服,政府免费送的房子,真的太幸福啦!”


......


6月20日,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凤羽街道三郎社区,党支部书记陆龙金与社区移民群众潘学宁等在小区凉亭里话起家常。


因为易地扶贫搬迁,水乡群众的居住条件彻底改善。


潘学宁今年66岁,2018年12月,从距三都县城65公里外的都江镇坝街社区高坪村搬到凤羽街道三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大半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的他如今搬到县城,享受了城里的便利生活。


“我的新家可漂亮啦!”潘学宁开心地说。据了解,他的新家有120平方米,五室一厅,一厨两卫,另外还有一个阳台。门前的公交车每间隔10分钟就有一趟,社区有超市、卫生院。住在这样的新房子里,潘学宁心情别提有多舒畅。

漂亮的三郎社区    王佩平 摄


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地处月亮山腹地,是全省16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山峰高插白云间,羊肠小道万重险;舟穿礁林翻恶浪,日行十里星满天。”曾经是这里真实生活的写照。土地贫瘠、基础薄弱、生态脆弱、信息闭塞,一道道沟壑阻隔了与外界的联系,一座座大山横亘在脱贫的路上,贫穷、落后成为千百年来三都的代名词。


生机盎然的三都县城 韦永出 摄


脱贫,曾经是当地人民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愿望。


2015年中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号令,中央庄严承诺,绝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近年来,40万水乡人民,以“自信自强、苦干快感”的新时期三都精神,不负韶华担使命,以胆识为砚,化汗水为墨,绘出了月亮山决战脱贫攻坚的新画卷——


贫困发生率从35.62%降至1.53%;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30808户134410人,减少至2248户5157人;


贫困村从146个,降至零……


今年3月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宣布三都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比既定出列时间提前了一年。


蜿蜒的通组公路走组串户 韦荣整


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建立在基础配套设施全,产业推进速度快,易地扶贫搬迁数量多,民生保障工作实的基础上。


三都着力补齐“水、电、路、讯”等短板,共投入资金9.29亿元;


建设农村“组组通”公路1549公里,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寨全覆盖;


投入资金2.077亿元,彻底解决31.78万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投入资金2.62亿元,实现所有农村人口用电有保障;


投入资金2.62亿元,全县30户以上自然村寨4G网络覆盖率达95%。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致富之源。三都围绕产业革命“八要素”,聚焦四大种植业和三大养殖业,及“七小庭院经济”,确保户户有增收产业,人人有增收门路,推动扶贫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雨后初霁,馨风拂面。近日,在九阡镇石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进行南板蓝根育苗项目分红,17名社员领到了属于自己的分红资金,脸上洋溢着喜悦地笑容。


“这次分红我得到14500元,希望明年分到更多。”领到入股分红资金的潘国山在现场开心地数手中的现金。


九阡镇石板村南板蓝根合作社分红现场   王佩平 摄


除此之外,10户困难群众也享受到合作社带来的福利。


年过七旬贫困户蒙品花,领到南板蓝根育苗项目分红资金的她感慨万分。“我都这么大岁数了,村里还给我分钱,非常感谢党和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也希望我们村的南板蓝根产业发展的越来越好。”


得到板蓝根育苗项目分红资金贫困户蒙品花 王佩平  摄


截至目前,全县发展葡萄13.6万亩、黄桃6.93万亩、食用菌3500万棒、辣椒5.32万亩,年出栏水乡桑羊0.95万只,生猪(黑猪)28.2万头、草坡牛1.65万头。建设规范化蔬菜生产示范基地8个、“七小庭院经济”示范点27个。


连片的坝区产业 韦永出


面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境,三都向山要地,在全县10个安置点建成住房12036套,提前完成“十三五”期间50119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搬迁体量列全省第七、全州第一。


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目标和“五个体系”建设,三都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如今的各安置点,自主创业、培训就业等方式齐头并进,稳定就业2.7万人,实现搬迁户1户1人以上就业。


移民社区扶贫车间    王佩平 摄


在民生保障方面,三都直面民生领域短板问题,新建改建易地扶贫搬迁学校16所;


发放高中以上建档立卡学生资助11.7万人次1.1亿元,全面消除因贫失学辍学现象;


投入资金3.98亿元,完成危房改造2.14万户,同步实施“三改”行动,让贫困群众实现“住有所居、所居安全”的梦想。


让梦想照进现实,源于水乡儿女从内心深处迸发的无穷动力。


为了让思想观念传统的群众跟上脱贫攻坚的“快节奏”,三都还格外重视思想扶贫,突出志智双扶,制定“一补三强”党建引领思想扶贫,实施干部下沉网格化管理和干部当家。依托讲习所、脱贫攻坚夜校等阵地,利用院坝会、饭后会,使用水语、苗语、布依语等少数民族语言,将新时代新思想新政策送进水乡千家万户……


“唱首山歌给哥听,妹妹不怕穷苦人;你若真贫妹帮你,你若装穷妹走人。妹妹请你别离开,哥要把妹娶进门;不再争当贫困户,勤劳致富把妹护。”在三都的乡村里、山坡上,一首首思想扶贫的赞歌在兴起,并在群众中广为传唱,群众内生动力得到有效激发。


九阡镇石板村20户、周覃镇播花村26户、都江镇怎雷村37户等贫困户纷纷主动申请提前脱贫,引领全县贫困群众由“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的思想与行动蔚然成风,82个未出列贫困村全部申请提前脱贫出列,九阡、普安两个镇主动申请率先整镇摘帽达标。


九阡镇石板村表彰主动申请脱贫的20户脱贫之星  王佩平 摄


脱贫攻坚以来,三都人民的精气神变了。从“吃饭顿顿都喝酒”变成了“哪能致富往哪走。”


这,是“志智双扶”的成效。


再来看一组闪亮数据:


在省级交叉检查中精准管理从长期挂末跃升全省前列,年度考核挤进全州第一方阵;


2018年以来的几次检查考核中,全部实现贫困人口错评、漏评、错退零报告,群众认可度稳定在95%以上;


2019年度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实现“双提升”,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一。


……


闪亮的成绩单背后,凝聚着三都各族群众和各方力量的努力,水乡40万人民携手书写了月亮山腹地的脱贫攻坚奇迹!


群众喜摘莲蓬 韦永出 摄


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三都紧紧围绕“四个不摘”总要求,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紧扣资源向网格聚焦、责任向网格压实、成绩向网格问效,加足马力同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奋力冲刺90天,坚决打赢歼灭战,夺取最后总攻的全面胜利。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佩平

编辑 梁晓琳

编审 张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