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黔南 > 正文

龙里:扶贫出真招 一线强堡垒

  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龙里县咬定目标不放松,以昂扬的斗志、旺盛的干劲,合力攻坚、顽强作战,精确定位,因户施策,用心、用情、用智激发群众的发展动能与创新的积极性,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到焦点不散、靶心不变、力度不减,坚决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3月20日,醒狮镇谷龙社区村民在果园里为果树松土施肥。潘希来 摄


  用“心”凝聚人心


  “油菜收割在即,家中又缺劳力该如何是好?”龙里县洗马镇羊昌村农户陈荣彬焦心地说。


      “你割一把我拾一把,趁天晴朗,我们赶紧把你们油菜收了。”驻村干部张吉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组织驻村工作队员解了陈荣彬的焦心事。


  5月正是农作物抢收抢种的黄金时节,党员驻村干部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缺劳户油菜收割时间,找准节点,帮助缺劳力农户解决眼前之忧。


岗前讲解安全知识


  同时间赛跑,与攻坚较量。驻村工作队组织党员志愿者凭借“人多力量大”帮村民收割油菜,是龙里县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的举措之一。


  为进一步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龙里县增派脱贫攻坚一线作战力量达到3099人,建立了“县级领导挂帮村、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结对帮扶机制,由41名县级领导、77个挂帮部门包保所有村,3600余名县级乡干部结对帮扶所有贫困户。把群众急什么、盼什么、缺什么的问题彻底解决到位,强化帮扶载体。


  用“情”破解难题


  “我曾经在深圳一家企业担任管理人员。2014年在详细了解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回乡创业优惠政策后,我和丈夫毅然决定放弃年薪15万的工作,决定回乡创业。”冠山街道办事处返乡创业者吴兴香说道。


  冠山街道办事处号召帮扶责任人,组织“村支两委”及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意愿进行摸底排查,了解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动向,收集农民工对家乡建设的意见建议,引导外出务工人员把在外学到的经验、技术以及积累的资金带回家乡,发展优势产业、开办企业、创建创业服务平台等,带动更多乡亲发家致富。


工人正在作业


  “多亏了这‘一条龙’机制,感觉就像坐上了‘快车道’,这么快就帮我办理了企业复工复产等手续。”在龙里县快递物流园工业园创办企业的张先生说。


  落实好就业信息精准、就业岗位精准、就业保障精准“三精准”服务模式,落实“部门定点帮扶一批、企业定向援助一批、个体经营吸纳一批、对外劳务输出一批、产业创业带动一批、各镇自主解决一批、公益岗位安置一批”“七个一批”就业帮扶机制。培训农村劳动力5033人,训后实现就业2323人。依托县内园区、对外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6593人次。全县有劳动力贫困家庭7957户18036人,一人以上就业7456户13095人,“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率93.70%。


 用“智”带动发展


  “大岩村成立股份制经济合作社,探索开展以“村社合一”强化经营主体,通过建强支部班子队伍,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支部带动夯实产业发展根基。”醒狮镇大岩村党支部书记陈世文说。


    醒狮镇大岩村小岩组党小组按照三变模式共整合组集体资金150万元,自主融资150万元,整合集体林地、荒山600余亩,农户责任地150余亩,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基地,产生收益后,组集体每年按利润的10%上缴村级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分红。


    说干就干,陈世文采取发动党员示范带动、动员外出能人返乡创业等方式,先后成立了2个公司1个村级专业合作社,通过推行“村集体+企业+合作社+村民”模式,在村上种植的非洲菊、蜂糖李、草莓等均超过200亩,累计带动全村35户贫困户通过公司化管理、村民在合作社务工等实现稳定增收。


醒狮镇农户在蔬菜种植基地收割莴笋


    “平时在家门口做农家乐生意,好的时候每天能挣2000元的样子,去年,我们村集体还分红,得到了500元钱的,虽然不多,但感觉很幸福。”村民韦朝琼高兴地说。


  产业在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龙里县通过打造示范点,探索实施村党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互融共建的“村社合一”发展模式,聚焦合作社组成方式,坚持凝聚好党群干群力量,发挥好股份制合作社功能,增强服务带动力,保障体系建设,夯实基层执政基础,推动农村产业革命向纵深推进。





通讯员 王亚瑜 郭熠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袁鹏

编辑 梁晓琳

编审 张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