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黔东南 > 正文

【我的脱贫故事】炒米炒出致富之道丨黎平县德凤街道黎平寨村松会学


  香稻三秋末,平田百顷间。每年稻谷成熟,是我一年间最忙碌的时候,那时微风轻拂,稻穗低垂,稻香四溢。而我要趁着这“美景”,没有被天气破坏之前,抢收回家。


  2020年,我种的大部分是晚熟糯谷,没有受阴雨天气的影响,能打约4000斤。种糯谷也是另有打算,专门用来炒米卖,这也是我的最主要收入来源。



  我叫松会学,是黎平县德凤街道黎平寨村人,家里两个孩子读书,前几年,也是因为这个而致贫。


  近些年来,为了摆脱贫困生活,村里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挣钱,而我因为要照顾家中老人和孩子,只能在家务农。虽然国家有很多扶贫政策的加持,但只依靠种田,生活仍然过得很拮据。


  为了打破贫困现状,我一直在寻找致富门路,一次偶然去县城卖稻谷,发现糯米做的农家炒米很受欢迎。于是便深入调查了解,炒米的价格一斤在6元左右,炒制一斤至少能赚2元钱,特别过春节,销量很可观。


  机会是垂青行动迅捷的人,2018年,我大胆申请了5万元的特惠贷作为投资本金,并把家里一楼收拾干净作为“生产车间”,开始制作农家炒米并进行销售。



  刚开始由于技术不成熟,也遇到很多困难,炒制火候掌握不到位等,成品不是炒糊了就是炒“绵软”了。而且所有过程都靠人工制作,产量也很低。如果扩大生产规模了,又去哪儿寻找销售渠道?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我到处拜师学习,找到了用粉碎机去筛子替代手工压制的环节,熟练掌握了炒制火候。不仅生产效率提高了,而且炒米品质也提上去了。

  当我扩大生产后,销路又成了“拦路虎”。县内市场不行,我就转战县外、省外,由于炒米质优香浓,现在不仅在县内销售,而且大量销往从江、榕江、湖南、广西等地。



  就这样一家人起早贪黑地干着,越干越起劲,越干越有经验。发展壮大后,我不仅自己炒,还带动黎平寨其他村民一起致富,收购村内炒米,统一销往外地。

  2020年7月还新买了一辆小型货车送货,平均一天可以炒制300斤炒米,实现年纯收入5万元,春节是炒米销售旺季,可出售2万斤左右,这段时间也是最忙的时候。

  脱贫后,我也得出经验,要想脱贫致富,不能光依赖政府救济,也不能看别人怎么干就跟着怎么干,要结合自身情况,紧跟国家政策,善于从学习中去探索创新,不断研究琢磨脱贫致富思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乾

  编辑 刘娟

  编审 王璐瑶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