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黔东南 > 正文

【多彩贵州·相约2020】“脱贫致富路”上的护路员|“决战两江”系列报道之七


  今年,针对疫情影响,从江县主动对接省交通运输厅和省人社厅,印发了《从江县创新农村公路管养机制助推脱贫攻坚方案》,探索开发护路员公益性岗位,并配套养蜂产业,增加护路员收入。

  通过护路员岗位,从江县不仅有效解决了部分贫困户家庭收入不达标问题,同时解决全县3118.743公里农村公路无人养护问题,既养好了公路又带动了贫困群众脱贫。

  护路员潘老明与大家一起工作


  开发岗位 就近就业

  清晨,乡亲们还没起床,潘老明已将自己负责的路段打扫得干干净净;中午,他会顶着太阳去“巡逻”;傍晚,他又将新出现的垃圾清理干净。

  潘老明是从江县斗里镇台里村的护路员,每天负责清扫村子沿线公路,保持路面整洁,干得特别认真。

  受困贫穷,加上性格孤僻、爱喝酒,2017年,潘老明成为了贫困户。驻村干部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给他安排了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每月工资600元。后来,潘老明又从保洁员变成了护路员,工资也由每月600元涨到了1000元。

  休息之余护路员潘老明与大家聊天


  潘老明的护路员工作,是帮扶从江的省交通运输厅“送”来的。

  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决胜脱贫攻坚大局。针对受疫情影响,许多群众无法外出务工和全县、乡、村3118.743公里农村公路长期没有人员养护的实际,今年,从江县主动对接省交通运输厅和省人社厅,印发了《从江县创新农村公路管养机制助推脱贫攻坚方案》,探索开发护路员公益性岗位。

  岗位招聘的对象为全县4027户11870人未脱贫人员和1188户5883人已脱贫监测对象中的劳动力人员,重点针对各乡镇上有老人、下有小孩不能出远门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帮助他们就近就业。

  通过精准筛选,最终选定了1000名贫困群众作为护路员培养对象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上岗。

  今年4月,潘老明正式上岗。

  自从有了这份工作,潘老明不仅改掉了懒惰的毛病,加上入股村集体产业,经济状况大有好转,更撕掉了贫困的标签。通过勤劳的双手为自己撑起了一片天空,潘老明觉得生活里有了光亮。

  护路员荀老学正在工作


  配套产业 助推脱贫

  为了提升护路员的收入,从江县在省农业农村厅的大力帮扶下,还创新探索在护路员工作的3.2公里公路范围内配套发展中蜂养殖项目,切实提高护路员经济收入。

  护路员荀老学的养蜂事业


  “选择中蜂养殖,是因为从江蜜源(五倍子、柑橘花、油菜花)丰富,具备发展养蜂产业的天然条件。对于护路员来说,也容易上手。项目由县扶贫就业服务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总社)和贵州高原绿光养蜂蜂业有限公司合作,总投资90万元,采取‘公司+合作社+护路员’的组织方式进行。”从江县扶贫就业服务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总社)副理事长梁光源介绍,“现在护路员中已有94名参加养蜂,销售蜂蜜1800多斤,产生收益18余万元。”

  从江县西山镇小丑村的护路员荀老学就是参加养蜂的一员。

  2019年,因母亲病重,加之哥嫂身体有缺陷,在外务工的荀老学只能选择回乡照顾老小。一家9口人的生活重担压在了他的肩上。

  考虑到荀老学的家庭实际情况,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为他争取了护路员公益性岗位,还动员他养殖中蜂。

  9月16日一大早,荀老学和往常一样,穿上工作服、带上工具开始了自己的护路工作。护路结束后,他又来到了自己的养蜂基地。

  护路员荀老学的养蜂事业


  站在基地放眼望去,100余箱蜂箱整齐铺开。这是荀老学的第二份事业,这份事业目前已给他带来了3万多元的收入。“参加养蜂培训后觉得项目可以,投入小,收益来得快,所以决定试一试。”说话间,荀老学戴好面罩打开了蜂箱盖,密密麻麻的中蜂赫然出现在眼前。

  35岁的荀老学文化程度不高,积极性却不减。努力上进的他还被养蜂公司聘为技术指导员,负责上门对养蜂户进行技术指导,月薪3000元。

  如今,荀老学一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勤劳致富 未来可期

  近年来,从江县把深度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改善摆在脱贫攻坚首要位置,共投入123769万元,实现100%建制村通油(水泥)路、100%建制村通客运目标。全面完成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全县30户以上村组自然寨全部通硬化公路,直接受益人口达8170户37136人。

  对于护路员来说,这个岗位,不仅为家里增加一份收入,也是守护当地脱贫致富道路的一份责任。

  护路员贾卜翁打扫路面


  贾卜翁是岜沙苗寨村民,也是负责从江至岜沙旅游公路的一名护路员。

  因为生病,不能干重活,贾卜翁成了村里的贫困户。为了补贴家用,过去,他曾开着一辆三轮车到县城批发水果,走村串寨卖。

  “以前路况不好,遇到下大雨就无法出门,加上都是些留守老人在家,一天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贾卜翁说。

  如今,坑洼不平的泥土路早已被宽敞干净的柏油公路替代。

  “这几年经济发展很快。”贾卜翁说,“以前,在大路上,别说大巴车,就是摩托车都很难见到。现在,一到旅游旺季,大巴车排起队来,游客多得看花眼。”

  护路员贾卜翁清理路边杂草


  如今,既是护路员又是养蜂人的贾卜翁,靠着他的三轮车在山间发展起了“甜蜜事业”。

  “这要是没有一条好路怎么能行?我的蜜蜂不好养,游客也进不到村里来。所以啊,我们好好护路,也是在守护我们的美好未来。”贾卜翁说。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凌忠云 夏华
  编辑 刘娟利
  编审 杨仪 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