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黔东南 > 正文

剑河革东:一张“草图”划出来的乡村幸福路

  剑河县革东镇作为剑河县县城所在地,区域内共辖及23个村寨,其中17个都曾是贫困村。曾经错综复杂的山林地貌,让这里到处都是“回头路”。而通过5年前的一张规划“草图”,该镇用了3年时间,实现了一个乡村路网“大循环”。

  8月5日,走进剑河县革东镇的青山绿水间,沿着硬化后的乡村公路一路往前,畅通无阻地途经了该镇东南、光条、宝贡屯、辣子等村落,各村产业沿路而种,沿途一览无余。


革东镇蜿蜒盘山的乡村公路

  “不要看现在我们走的这么畅通无阻,但在3年前,从光条到宝贡屯却仅有一条‘回头路’。很多村与村之间明明互相肉眼都能看到,但是车辆行驶,却就是要绕路几十分钟甚至一个多小时。”革东镇工作人员罗国锋如此说道。

  近在眼前,远在天边。这八个字最直接地形容了当时的革东镇乡村交通情况。罗国锋说道:“那时候我们自己沿着小道走到对面都只要半小时,但是他们开车绕路,都需要绕四五十分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5年,时任革东镇副镇长分管项目建设工作的陶先桥在实地考察,走遍了革东镇每一条旧公路后,便通过自学图像软件,在革东镇的地图上规划出了一张村村之间连接线的路网“草图”。


陶先桥展示当初的规划“草图”

  2017年,革东镇人民政府结合全镇路网及各村发展的实际,与交通路政部门积极沟通,科学编制出了通组公路项目库,确保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同时,实现村村之间连接线的打通。

  过程中,为了实现村村连接,便不得不经过各村村民家门前或者农田,如此密集的公路规划,势必要做非常多的村民思想工作。为将该工作落实做好,革东镇还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对村民进行思想工作。

  同时,该镇各村积极推广运用“一事一议”机制,通过村会议自行协商解决征地问题。革东镇工作人员罗国锋表示,那段时间,他们每天要向村民解释、宣传政策措施,让村民知道修路后的好处。一天最多的时候,甚至要面对十几二十户村民。


光条村的村干部与村民协商讨论

  宝贡屯村村民方其星是村里最先配合修建的村民之一,他说:“修路也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以前没有路,连去隔壁村探亲都麻烦,建房子需要的材料,车也开不上去,只能人扛、马驼。现在有路了,什么都方便。”

  办法总比困难多,最终,经过3年的建设,革东镇共实施修建了19条通村公路,共计58.95公里,总投资2823.39万元,真正实现了村村连接的乡村路网“大循环”。而路修好了,各村产业也得到了有效发展。


如今的革东镇乡村硬化公路

  “我们的钩藤基地以前还没通路的时候,我们去基地工作步行爬山要一个多小时,现在直接沿着光条村到宝贡屯的这条路,开车只需要七八分钟就到了。”路修好了,自己基地运输成本也大大降低,光条村村民欧奎享受到了修路带来的好处,脸上满是笑容。

  此时回过头来看,2015年陶先桥规划的路网草图与如今革东镇最终实现的村村之间连接线几乎相同。

  对于这件事,现任革东镇镇长的陶先桥说:“我们也只是做了我们该做的,村村连通了以后,村民也开始把田种起来了。村村之间连接线的打通,解决的不仅是村民出行的问题,也是提高了产业积极性。”

公路边上村民正在农田中劳作

  一路通,百业兴。革东镇的乡村路网“大循环”一改全镇各村“回头路”历史,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了当地老百姓生产生活环境,同时也推动了村容村貌的改善和村民文化素质。

  如今,革东镇已成为剑河县唯一一个形成乡村路网“大循环”的乡镇,为接下来的乡村振兴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欧阳章杰
  部分图片由剑河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编辑 刘娟
 编审 王璐瑶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