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评论员观察】同饮长江水 共担新使命

多彩新论.jpg

1.png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5月30日至6月3日,贵州省党政代表团出山达海,先后赴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学习考察,与浙沪苏三省市进行多形式、全方位交流,达成多层次、多方面合作共识,彰显了贵州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开放胸怀与自觉行动。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贵州是长江和珠江“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这一独特的生态区位,使贵州顺理成章成为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的11省市之一。2016年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以来,贵州不负众望,始终把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高质量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为长江上游筑牢绿色屏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付出是双向的,红利是共享的,随着长江经济带生产力不断解放,贵州也分享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民生显著改善,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作用日渐凸显。


迈步新时代,长江经济带迎来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同饮长江水,共担新使命。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下,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作用愈加至关重要,贵州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愈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如何持续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不管是从省内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还是从主动面向浙沪苏寻求深化开放合作、促进互利共赢的积极作为来看,贵州都表现出了与相关省市同题共答、同向同行的坚定决心与责任担当。


坚持生态优先,持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此次贵州省党政代表团赴浙沪苏学习考察,促成双方在生态修复、文旅合作等方面的合作。这些合作的达成,无一不是建立在优良的生态环境基础上——截至2022年底,贵州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2.81%,全省119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8.3%,全省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99.0%。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坚持生态优先,继续把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提升行动,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强化生态创建和修复,勇担“上游责任”,作出“上游贡献”,把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筑得更牢。


坚持绿色发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赴浙沪苏学习考察,代表们所见所闻里,无不跳动着长三角地区强劲的发展脉动,舒展着绿色发展的无限张力。贵州与浙沪苏三省市都用生动的发展实践,力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理性。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贵州要坚定不移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碳达峰碳中和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把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发展动力。


坚持产业合作,构建东西部互利共赢新格局。此次贵州省党政代表团赴浙沪苏学习考察,成果最丰硕的要数产业合作——在上海举行的贵州省对接长三角产业协作推介大会,现场集中签约46个项目,签约金额达466.32亿元,涵盖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材料、大数据电子信息、基础材料、现代能源等诸多产业。这显然说明,贵州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贵州可在产业合作上继续下功夫,用好烟酒茶等传统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大数据、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不断推动与相关省市的产业协作,主动做好东部产业承接工作,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双向赋能、互利共赢。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多彩贵州定能与上海、浙江、江苏等兄弟省市携手,共同续写东西部协作更动人的“山海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黄丽媛

编辑  黄丽媛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马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