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旅游 > 正文

“多彩贵州游·非遗伴你行”黄果树站——地戏

顶图2.jpg

来贵州,怎能光看美景呢?作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贵州精美的非遗工艺,迷人的非遗服饰,诱人的非遗美食……每一项都展现了贵州多彩的文化。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办的“多彩贵州游·非遗伴你行”活动将把贵州非遗带进“黄小西吃晚饭”等各大景区,让你在游览美景的同时体验当地最正宗的非遗,感受多彩贵州风情。


“多彩贵州游·非遗伴你行”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安顺,看一看传承了600年安顺独特的地戏。

 image.png


安顺地戏俗称“跳神”,是屯堡人独有的一种头戴木刻假面的传统民间戏剧,是屯堡文化中最具有活力、最有特色、最富有人文精神的文化现象,其古朴,粗犷的表演风格和人文精神,受到广泛关注和欢迎,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中国戏剧历史博物馆”。2006年,安顺地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戏的由来与明初开发黔中有关。据说,明朝初期太祖朱元璋令人在现今贵州安顺、平坝一带驻扎人马、修建城池。随着南征的明军和移民的进入,中原文化也被带入贵州,以祭祀驱邪逐疫为主的傩文化也随之带入。盛行在明军里的融祭祀、操练、娱乐为一体的军傩、在中原民间传承的民间傩,与当地民情民俗融合,最终形成了安顺地戏。

 image.png

高台地戏 乔啟明摄


在安顺,流传下来的地戏有300多堂,戏中所有的内容,无一例外都是南征北战、忠君爱国的武戏。《封神演义》《三国演义》《薛丁山征西》《薛仁贵征东》《罗通扫北》等久演不衰,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

 

安顺地戏演出以村寨为单位,演员大多为地道的农民,一般一个村寨一堂戏,演员20余人,由“神头”负责。演出时,跳神者首蒙青巾,腰围战裙,戴假面于额前,手执戈矛刀戟之属,随口而唱,应声而舞。其演唱是七言和十言韵文的说唱,在一锣一鼓伴奏下,一人领唱众人伴和,有弋阳老腔余韵,其舞主要表现征战格斗的打杀,雄浑粗犷,古朴刚健。地戏表现的内容大多都是金戈铁马的征战故事,赞美忠义、颂扬报国的忠臣良将,其反映的时代上至商周,下至明朝。


image.png

地戏表演者 乔啟明摄


安顺地戏属于屯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屯堡人的其他文化现象(语言、服饰、建筑等),共同构成了600年历史的明清遗风和江南遗韵。安顺屯堡人民以跳地戏的独特方式练习和传承武艺,对于他们而言,地戏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天眼新闻记者 | 孙晋楠

新媒体编辑 | 徐婕妤

二审 | 张  芬

三审 | 赵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