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旅游 > 正文

《乡村地理》| 探访贵州古建筑——贵州建筑风格之变





在贵阳市友谊路与陕西路之间、虎门巷以北,坐落着一座中西合璧的教堂建筑——贵阳北天主堂。这座天主教贵州教区主教堂,经历了多次重建和改建,是西方文化传入贵州的重要历史见证。十六世纪中叶,天主教就已经进入贵州地区。1781 年,天主教传入贵阳。传入之初,传教士以民房布道,于建筑不甚讲究。清廷的禁教,也使传教活动很不正常。鸦片战争爆发之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大门,天主教也迅速传播到西南边陲的贵州。


贵阳北天主教堂 朱进 摄


1846 年,贵州教区从四川重庆教区分立,成为独立的教区。1850 年,在首任主教白斯德望的主持下,落成第一座非民房式的天主教堂。1874 年, 因教众增多,第三任主教法国传教士李万美拆除原教堂,重建大教堂,由法国传教士毕乐士负责监工修建。次年即将竣工时,现场发生大火使新教堂付之一炬。旋即重新施工,光绪二年(1876 年)完成,形成了包括主教府、传教学堂、预修院、小学院及圣心女修院(后迁至六冲关)等规模宏大的中西合璧建筑群。为了与城南六洞桥“贵阳南天主堂”相区别,被称为“北天主堂”。从法国传教士拍下的一组珍贵历史照片中,我们可领略其宏大的规模。惜社会变迁,北天主堂除经堂外,其余建筑均没有保留下来。20 世纪80 年代及2004 年,先后进行两次大规模维修。


贵阳北天主教堂 朱进 摄


北天主堂在贵州近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教堂创造性地将中式牌楼、梁架、楼阁与教堂的山门、拱厅和钟楼相结合,造型独特,成为中国近代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它不仅开启了贵州近代教堂建筑的先声,而且开创了贵州“牌楼式立面”教堂的先河,在其影响下,之后建设的六冲关圣母堂、凯里天主堂、遵义天主堂、湄潭天主堂、黄平旧州天主堂、石阡天主堂、德江天主堂等,均采用此牌楼式立面,展现出贵州教区与众不同的教堂建筑风格。这些教堂不仅是传教士布道的场所,而且随着西方文化的深化影响,其哥特式尖券拱窗、罗马式半圆拱窗等西方建筑元素也逐步走进普通老百姓的建筑之中。


贵阳北天主教堂 朱进 摄


石阡天主教堂 黄树定 摄


清末,基督新教也逐步传入贵州并迅速发展,福音堂、教会医院和学校大量涌现,也对贵州传统建筑带来了新的影响。


清末到民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西风东渐”,带动了建筑的发展和革新。除了推动民居、店铺、作坊、会馆、祠堂等传统建筑由“中式”向“中西结合”转变外,也出现了行政办公、公馆、厂房、货仓、银行等一批新式建筑,甚至一些边远的城镇和农村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清末民初,基于传统建筑形式的“洋脸建筑”和“券廊式”建筑得到迅速发展,柱廊、罗马式和哥特式拱券窗成为此阶段建筑的主要特征。民居建筑的开间尺寸和数量、檐口高度均有所加大,西式建筑元素逐渐增多,青砖的使用日趋成熟,石材加工、铺砌工艺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区别于传统木结构的砖木结构建筑。如贵阳、安顺、贞丰、安龙、兴义、郎岱等地,民居建筑上逐渐出现了哥特式、罗马式的拱券窗、拱券柱廊等建筑元素。不过,这类建筑不管是平面布局、建筑结构,还是建筑装饰均以地方传统建筑元素为主,如贞丰和郎岱商贸民居、六枝岩脚田家大院、兴义刘氏庄园新宗祠等。有的建筑也仅在正立面或部分外立面受西式建筑的影响,被称为“洋脸建筑”,习水土城船业工会旧址、天柱三门塘刘氏宗祠等即为代表。平坝天龙学堂的建筑外墙及罗马式拱门、拱窗完全用石块砌筑,体现了近代建筑在传播过程中与当地建筑材料及技术的深度结合。


民国之后,贵阳、遵义、桐梓、兴义、安龙、天柱等地,各大小军阀纷纷兴建了大量中西合璧的官邸建筑,即俗称之“公馆”。此类建筑以拱券柱廊为重要标志,类似于所谓的中国早期“殖民式”建筑。贵阳王伯群故居、遵义柏章辉公馆(即遵义会议会址)、安龙袁祖铭故居、桐梓侯之担公馆及周西成太极楼为其典型代表。此外,在贵阳、遵义、安顺等地还出现了骑楼建筑。骑楼建筑于近代大量修建于岭南开埠城市,是西方建筑柱廊和中国传统临街商铺建筑结合的产物,适用于南方潮湿多雨地区。1926 年周西成入黔主政后,大量兴建街道,并于广州引入了骑楼式商业建筑。1939 年,日军空袭贵阳,中山路、中华路民居大量被毁。加之后来的城市建设,贵阳、遵义、安顺等地骑楼拆除殆尽。


王伯群故居


正在修复中的王伯群故居


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主义建设给贵州建筑带来了新的活力,通过苏联“中转”的西方建筑文化深入到黔中大地,一大批有影响的“十大”建筑和“苏式”建筑遍布全省。现存的省政法大楼、省博物馆主楼、红展馆主楼、省广电局老办公楼等是“苏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西方建筑文化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古典主义等建筑思潮的影响愈发深入,各类新式建筑大量涌现,贵州建筑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期。


文章内容有删减 全文请见《乡村地理》2020年春季刊或扫描二维码阅读全本




策划 | 黄莎莎
文 | 陈顺祥
刊头 | 李若莹
编辑 | 吴楷林 孙晋楠
编审 | 张齐
出品 | 《乡村地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