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六盘水 > 正文

六盘水:山海携手 食用菌开出“致富花”


  春日的凉都,依然透出丝丝凉意。不过,“家门口”上班的“新滋味”却让水城区杨梅乡姬官营村村民杨建飞心里热乎乎的——早八晚六,规律“打卡”,天天兜里装钱。


  “每天能有100元,村里不少人都买了摩托车上下班,比起背井离乡找活,现在可舒坦多了!”趁着拣棒上架空隙,杨建飞快人快语,“我们组每户基本都有一个人在菌种场务工呢。”

  从背井离乡四处务工到家门口上班,从在土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务农到生产线上的规律忙碌,对于姬官营村的村民来说,这样的巨变新颜,源自惠民利民的菌种场。

  这个菌种场,是2018年“落地”杨梅乡的产业扶贫项目。2019年,菌种场生产菌棒超5000万棒,产值达1.93亿元,一个“舌尖”上的亿元级产业悄然崛起。



  推本溯源,“亿元级”强势崛起,数千百姓入“链”共享利益联结红利,源于一次深情“牵手”:2018年,大连援助项目资金2300万元,用于支持水城县发展食用菌项目。

  菌种场,它只生产菌棒,却引发“1+N”的集聚效应。冷链物流集散中心、泡沫塑料框厂、有机肥厂、食用菌技能培训学校等上下游产业相继建立,开辟新路径,产业蒸蒸日上。

  产业蒸蒸日上之时,“远亲”再添一把“火”——2019年6月,大连市异地商会对口帮扶项目签约,大连市异地商会出资35万元用于姬官营食用菌菌种场扩大再生产项目。

  如今,以菌种场为核心,水城区食用菌种植基地遍地开花,小小菌棒托起了当地百姓的致富梦,

  情牵两地,从“输血”到“造血”,食用菌开出“致富花”,是大连、六盘水探寻比较优势“借梯上楼”的惊鸿一瞥,亦是两地匠心独运的生动剪影。

  将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秉持“中央要求、六盘水所需、大连所能”原则,“十三五”期间,大连累计投入资金4.6亿元,实施对口帮扶项目210余个。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顾冰洁

 编辑 魏容

编审 马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