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六盘水 > 正文

【我的脱贫故事】好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水城区阿戛镇电光村村民熊开勇

    


  我叫熊开勇,是水城区阿戛镇电光村村民,也是一名拥有19年党龄的党员。我们电光村曾是六盘水市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村寨,这里山高坡陡,是典型的高山区和石山区。
  
  年轻时,我养过牛、种过地、给人打过工,日子却越过越穷。这几年,得益于国家好政策和自己努力打拼,我开起了一家小型服装加工厂,随着订单的逐渐增多,生意慢慢有了起色,一家人的日子也好过起来。但想着家乡的乡亲们还过着贫困的日子,我心里很着急。

  


  2017年,在电光村党委班子的帮助下,我决定把原来开在市中心城区运营的服装厂搬回村里。
  
  在我们电光村,周边的少数民族很多,贫困户也多,我把这个厂搬到这里来,乡亲们可以在我这里上班。作为一名党员,我就是希望在脱贫攻坚方面,能够尽到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现在,我通过与村级合作社签订协议,每年都会联结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厂里务工,他们除了每个月2000块钱的保底收入,还能获得计件工资。整条流水线,从裁剪开始,到缝纫,缝纫整完到成品之后,经过包装、烫染这块,可解决五十人以上的就业,贫困户可能占70%左右。

    


  乡亲们在家门口打工,还可以喂猪喂牛赚点钱,照看老人孩子,大家愿意干,干起也高兴,觉得比在外面还好些。

  今年,服装厂计划扩大规模,利用省烟草局投入的150万元扶贫资金,完善加工器材,增加用工劳力,按照“企业+车间+村民”的模式,还能帮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这段时间,一批新的设备即将进入投产。
  

  随着这几年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我们电光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通了,产业有了,大伙的日子一天好过一天,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作为一名党员,我希望继续不断的带动村民参与到服饰加工的就业当中来,让每户贫困户都能真真实实的脱贫,早日走上小康之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运 整理

编辑 谌晗

编审 马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