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六盘水 > 正文

山与山的对话 村与村的携手

  10月12日,周一,一场“过筛子”式会议在水城县阿戛镇镇政府会议室火热进行。三十几号镇、村干部边听边“挑刺”,方法简单却实在——户户过堂、人人过关。

  “我们村最后的未脱贫人口21户103人,已通过推行‘量身定制’攻坚方案,达到脱贫标准。”在这场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会上,电光村党委书记胡加财底气十足。



  在此前,类似会议上,汇报工作,胡家财却常面露赧色,“我们是两个村合并的,原来一强一弱,在脱贫攻坚中,却是强村电光拉了曾经的弱村高中的后腿。”忆起片段,他感慨连连。

  指针回拨到2015年。彼时,两山夹一沟,一沟分两村,同样依山就势而建的电光、高中两村,却因交通、海拔、资源、思维等诸多差异,其发展水平可谓天差地别。



  山这边,电光村,村内最多同时拥有四对煤矿,因“煤”,交通干道早早打通,不少村民进入煤矿务工,村内餐饮、零售门店早早起步,是水城县的“明星村”之一。


  山那边,高中村,地处深石山区,苗族人口占全村90%,产业空白、村庄空心,路不通、水不通,高寒让“种一坡,收一萝,吃半年,讨半年。”成为不少村民的共同记忆。

  一个是“明星村”,一个是以68%高居六盘水市贫困发生率“榜首”的边远村寨,本无交集,却在2015年10月,在水城县委、县政府部署下,实现合并,意在“强村”带“弱村”。



  合并之初,两村村民各打各的“算盘”,电光看高中:“这是要来分我们一杯羹?”高中看电光:“合并了,他们村里人主事,会不会为难我们?”各犯嘀咕,都在观望。

  临此局面,村委也拨起“算盘”,精打细算一分一厘政策资金使用,确保钱花到刀刃上,“这几年,两村整合,我们把四分之三的资金投到了高中脱贫攻坚。”胡加财透露。

  争取资金修建饮水提级工程、打通通组路和串户路、引进扶贫车间帮助村民家门口就业、组织村民前往江浙务工……桩桩件件,村民看在眼里,越来越确信:合并,“1+1>2”。



  握指成拳,聚力攻坚,五年耕耘,高中小村从曾经全市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村寨,迎来“蝶变”,数据可为例证:在此次最后一批21户103人脱贫人口中,高中小村仅占4户33人。

  看数据,电光小村脱贫“落后一程”,在胡加财那,记者却听到了不一样的答案:“我们就是一个村,大家就是一家人,高中小脱贫进度快一步,证明我们工作没白费!”



  奋进“十三五”,摒弃你我之分,抛开强弱之别,而今,电光村呈现喜人新景——高寒山上的大坪子组,火棘行销四方;在外务工多年的杨明全回乡通过特惠贷发展起了养殖……

  从2020年启程,作为“十三五”期间,贵州脱贫攻坚生动缩影的电光村,也憧憬着它的“十四五”新未来——在产业上提质增效,在教育上久久为功,让乡土留住人,更留住未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谌晗

编辑 顾冰洁

编审 马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