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六盘水 > 正文

【绿博会·六盘水风采】城市转型:从“资源陷阱”到“宜居宜业”

  共建共享,协同发展,是环境整治的初心,也是落脚点。

  乘坐梅花山索道远眺明湖国家湿地公园,湖波浩渺,青峦叠嶂,草长莺飞,长达1.13公里的彩虹桥凌驾于澄澈的湖面之上,犹如一条飘舞的彩带环绕其间,令人赏心悦目,当地市民正在乐享这一成果。谁曾想,这里曾经是破旧脏乱的棚户区。

  靠资源发展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资源逐渐枯竭之后,六盘水与同类城市一样,面临着很大的发展压力,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城内有大量的工矿区和黑臭水体。



  而消除这些疮疤,是城市转型急需解决的问题。

  六盘水顺应转型发展的潮流,依托自身优势,摆脱“江南煤都”的束缚,六盘水不断加大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找到一条全新的道路——走全域旅游发展之路。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就是在这场转型中,完成了它的华丽蜕变。

  与很多煤城利用既有工业资源打造工业旅游、发展旅游产业不同,六盘水市的旅游另辟蹊径,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19度的夏天,打造中国凉都旅游文化品牌,打造凉都特色旅游产品,旅游业从无到有、有中变优,成为贵州旅游业的一匹“黑马”。



  这些年,围绕休闲、运动、康养等主题,打造了妥乐银杏、野玉海、月照养生谷等景区景点,打造了北纬26度以南、世界上纬度最低的4个天然滑雪场,打造了温泉、索道、山地运动等新业态新产品,中国凉都这张名片越擦越亮。六盘水现已建成A级以上景区27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10个,省级旅游度假区8个。旅游业增幅连续多年排名全省第一。

  依托秀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浓郁的民俗风情,六盘水以绿色的转型发展理念作为发展旅游产业的突破口,六盘水的旅游业“火”了。今年,随着安六高铁的通车运营,就在国庆节期间,六盘水站共计发送旅客11.5万人次,到达旅客11.2万人次。



  今年,贵州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支持六盘水市加快建设避暑度假和山地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意见》提出,将支持六盘水在“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1亿元以上文化旅游项目100个,10亿元以上文化旅游项目10个。同时,支持六盘水打造南方滑雪基地,创建10个生态体育公园,力争早日将六盘水打造成为国际一流避暑度假和山地户外运动目的地。

  更令人欣喜的是,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改革效应,如今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进入了六盘水人心中,“转型共识”正转化为“转型行动”。纵观六盘水的转型发展,已经融入经济、社会各方面和全过程。站在过去和未来交汇的历史节点,伴随着不忘初心的时代足音,六盘水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新征程上,风鹏正举,未来可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勇勇

编辑 黄瑶

编审 马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