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六盘水 > 正文

天眼·凉都热评 | 比增速更宝贵的是风景

  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一座工业城市的转型发展尤其如此。

  旅游业增幅连续7年排名全省第一,2019年,全市接待游客5285.1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00.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9%和33.03%,旅游业呈井喷式发展!从成长型资源城市,到资源枯竭型城市,再到奋起追寻重塑钢铁之城新荣光的转型发展密码,六盘水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奇迹用生动的实践证明:以绿色发展引领经济转型,以全域旅游助推跨越赶超,努力走一条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人民幸福感强的发展新路,是时代所系,使命所归,人民所盼!

  比增速更宝贵的是风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付出生态代价的发展没有意义”的谆谆告诫,就是要更进一步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更进一步牢固树立五大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旅游美丽经济,把生态效益、人文积淀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看似寻常最奇崛,生态立市,绿色崛起,对于一座工业城市来讲,注定不会一蹴而就。回望来路,六盘水曾面临转型发展的困顿,旅游业态极其单一,精品线路萌动初生,高端接待拮据无力,省外游客屈指可数……类似的尴尬表明,与优秀旅游城市相比,六盘水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认准目标,奋起直追,永不停息,才能擦亮“中国凉都”这张烫金的名片。

  山还是那座山,水也是那道水,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才有出路。

  踏响时代的鼓点,抢抓旅发大会契机,正视差距争上游,星夜兼程敢逆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全域旅游推动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六盘水依托全面突出山地地形、避暑气候、丰富物候、厚重文化及产业基础等优势条件,打造中国凉都旅游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探索出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经济相得益彰的脱贫致富模式。

  又是一个金色的秋天,又是一届旅游的盛会,乘高铁畅行凉都,俯仰之间,目之所及,不见山河旧时色,叠翠流金神清爽。从2013年首次承办第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到同步小康决胜之年再度领衔承办时旅游业态“碧玉妆成一树高”,六盘水和盘托出的,是“春踩水城春绿,夏来花海漫步,秋看杏黄果熟,冬在雪上飞舞”的四季恋歌;是“环山无翳水无波,四望城浮一叶荷”的水城古镇,“静坐不虚兰室趣,清游自带竹林风”的大洞竹海;是人树相依、金绿相映的妥乐千年古银杏群,是根系相连、枝叶相吻的保基千年古榕树林;是“一屏揽胜景,风物数凉都”的数据智慧旅游时代,是“村村皆景点,户户有笑脸”的满满幸福,更是“薪火壮根脉,潜心铸人文”的三线精神风貌再现。

  机遇从来只青睐苦干实干的人。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举过头顶,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就一定能答好时代考卷,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跃上云开月明新境界。

  这是重托更是深情——省委、省政府明文支持六盘水市在“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1亿元以上文化旅游项目100个,10亿元以上文化旅游项目10个,支持六盘水打造南方滑雪基地,创建10个生态体育公园,力争早日将六盘水打造成为国际一流避暑度假和山地户外运动目的地。

  这是鞭策更是信任——2019年8月,六盘水市成功获批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标志着六盘水大力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推动产业转型、生态转型、城市转型等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风物凉都,蔚然大观。旅发大会精彩迭起,交通路网八面来风,政策要素叠加,深刻鼓舞着六盘水要拿出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气,坚定风物长宜放眼量的魄力,看准了路走,铆足了劲拼,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探索后发地区旅游资源为旅游资本,加强旅游区域合作,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旅游开发新模式,建设生态旅游强市,在全省构建开放、互动、共赢的旅游发展新格局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评论员 马刚
编辑 谌晗
编审 马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