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经济 > 正文

贵阳经开区:稳中求进 再造工业发展新动能

  2021年,贵阳经开区通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重塑工业发展新优势,再造工业发展新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有力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稳中有序、特色产业培育亮点频出。截至2021年底,55家企业被科技部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15家企业新晋“规上工业企业”,6家企业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贵阳经开区1.png


  强化系统谋划 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工业兴,则经济兴。


  聚焦主责主业,贵阳经开区构建了以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两个主导产业,新能源汽车一个特色产业的“两主一特”产业体系,全力以赴打造贵州省新型工业化“主阵地”。围绕工业大突破,按照“强集群、育龙头、抓项目、促转型、保要素、优环境”工作思路,先后印发加快实现工业大突破十五条措施、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等惠企政策,抢抓制造业历史机遇,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征程。


  良弓在手,贵在速发。对在建项目着力推进度,对运行项目着力挖存量,对招商项目着力抓落地,并以央企招商、标准厂房招商、行业招商等形式,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青岛、长沙、苏州、杭州等地开展招商活动100余次。截至2021年12月底,贵阳经开区已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凸显了国家级经开区的使命担当。


贵阳经开区2.png


  强化企业服务 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搭建全省首个重大项目数字化管理平台。将辖区所有重点项目建设进程中的招商引资、落地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达产四大关键环节细化拆解为11个核心步骤共112个数字化流程节点,明确每个节点的工作任务、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和印证资料,实时追踪项目进度,破解了以往跟踪服务的难点、建设缓慢的堵点、权责不明的痛点、资源整合的盲点,有效助推项目建设增效提速。


  打造全国首个区域级工业互联网。2021年以来,贵阳经开区抢抓“新基建”发展机遇,与百度合作,从数字化改造、供应链协同、安全生产等方面深挖,开发构建了全国首个区域级工业互联网。目前,已有130家区内企业接入设备1500余台,正在推进50家企业智能生产建设。如兴航机电公司利用预测性维修服务平台,及时收到设备故障预警,快速响应维修事件,企业维修成本降低23%;劲嘉包装公司通过安全生产AI预警平台爱,将事后追溯转为事前预防,人工巡检成本降低了40%,极大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频率。


  构建“人才+项目+金融”全链条式服务体系。贵阳经开区把人才资源作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工程,全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截至2021年12月底,该经开区通过从金融、人才、产业等方面量身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160余人。


贵阳经开区3.png


  强化要素保障 增强创新发展新活力


  贵州力锋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1月4日正式拿下贵阳经开区贵州省首宗“标准地”后,便如火如荼地开始了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建设。


  以往,常规项目都是企业先获取土地,再进行规划设计,最后修规方案公示、建筑面复核、场地平整、通水、通电,程序繁琐。如今,企业在拿地前,贵阳经开区已经做好了地块的地质灾害、矿产压覆、环境影响、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综合评估,并完成了土地收储、场地平整,水电路完善等工作。企业拿地后即可直接开工建设,不再需要各类审批程序,时间成本被大大压缩,为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融资难、融资贵”同样是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难题。对此,贵阳经开区结合辖区实际,充分整合政府、企业、银行、金融机构等各方资源,与建行、交行、工行、贵阳银行、贵州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探索多层次债权融资体系,构建了“1+2+3+N”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开发“助力贷”、“产信贷”、“信融合”、“科创贷”等政策贷款产品,将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从7%至12%降到最低2.13%至4.88%,切实解决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截至2021年底,“盈科一品”平台现有有债权融资产品6个,拥有平台注册企业用户1283户,个人用户1908户。自2019年创立至今,已为辖区企业推荐放款160笔,放款金额超4.4亿元。


  通过强化系统谋划、企业服务、要素保障等一系列“组合拳”,贵阳经开区各项经济指标排在全市前列,充分彰显了“贵阳实体经济发展主战场”的底色。


  接下来,贵阳经开区将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工程,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紧盯园区“主战场”,以工业大突破夯实产业基础,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踏步前进,奋力当好“强省会”行动排头兵。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露

编辑 管云

编审 孙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