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经济 > 正文

全国劳动模范李远伟:90后硬汉

  采访李远伟,是他11月25日上午从北京领奖返回贵州豫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豫能)时。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说话嗓音不是十分洪亮,还面带几分羞涩。


  当看到他胸前熠熠发光的全国劳动模范奖章时,不由得让人折服。


  这个1990年3月出生在河南商丘夏邑县,2010年2月只身到贵州从事矿山救护的年轻人,背后有哪些惊人之举呢?


 打工为了哥


  “我们老家,以农业种粮食为主,经济不是很宽裕,家里人口多,吃饭没事,但要供学生上学的费用就成了问题。”李远伟说。


  从来到世上,每个人都有一种愿望,都想让自己过得好,出人头地,但总得有区别,因家庭人口、经济状况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


  李远伟就是这样。从小学、到高中,一路学习都是拔尖的,在班里的学习成绩排在前三。


  他也想考大学,走进高等学府学习知识,成为人们羡慕的医生,穿上白大褂医治病人。


  可命运往往是阴差阳错。李远伟在家排行老三,上有两个哥哥。他在太平乡三中上学,2007年拿到500元的奖学金。正当他即将步入高考时,他二哥考上了大学,家里凑钱才把他二哥的学费交上。看到家里的经济条件,看到父母的奔波艰辛,李远伟犹豫了、彷徨了。


微信图片_20201204115045.jpg


  经过痛苦的斗争,他毅然放弃了考大学的念头,放弃了梦想,选择了外出打工。一来挣钱供二哥上大学,二来挣钱贴补家,替父母分忧。


  第一次外出打工,他来到苏州。“说实在话,我为不让家里担心,父母每次问我吃住需要寄点钱不,我回答说有钱。其实,当时我连找工作都舍不得花钱坐公交,当时空调车都是2块,有时路途远没办法就等很长时间,坐1块的非空调公交。”提起这段往事,李远伟很是心酸。


  转眼到了2010年,有朋友说远在贵州的永贵能源(贵州豫能的前身)矿山救护大队招人,问他愿不愿去,能不能吃苦。“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有什么不能吃的苦?”李远伟就这样从苏州来到贵州,通过各项考试最终进入贵州豫能矿山救护大队,成了一名矿山救护队员。


  还好,李远伟心中的大学梦还存在,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通过自考取得大专文凭。


苦练当尖兵


  当一名矿山救护队员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体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这些年,为了提升个人身体素质尤其是体能,李远伟几乎放弃了所有的探亲时间和休息时间,特别是在集训期间,他每天从早上5时30分到晚上10时30分都坚持在场上。一次集训期间我突然肠痉挛,痛得浑身冒汗。为了不影响集训,他仅到诊所打了止痛针又坚持训练去了。


  2011年的一天,在训练时,他的牙齿撞到车上,换了牙齿,20多天不能吃饭,他靠吸管进食,靠流食坚持训练,等他能正常吃饭时身体瘦了13斤。


  正是凭着这种拼劲,因综合素质突出,通过层层选拔,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他就入围了省级矿山救援技能大赛,并于2011年9月获贵州省第八届矿山救援技术竞赛个人全能第一名;2013年、2015年连续夺冠。


  2016年8月23——26日,第十届国际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在加拿大萨德伯里举行,共有来自13个国家的28支矿山救援队伍参加,参赛队伍数量创历史之最。李远伟作为主力参赛队员,参加了重点的正压氧气呼吸器席位操作项目。


微信图片_20201204115122.jpg


  此次竞赛不同于以往任何国际竞赛,团队消防、模拟救灾两个项目均在井下模拟了各类事故,需要在能见度非常低的浓烟中进行救灾。本届新增加的绳索救援项目,要求在25米深的井下垂直岩壁上进行救援,现场模拟一名人员被困在垂直岩壁中间的场景,需要救援人员利用绳索将人员安全救出。


  “必须为国争光”,在近1年的集训中,他几乎放弃了全部节假日,特别是2016年的春节放假期间,他主动提出在队里值班,放弃了一年一次的回家探亲机会坚持训练。


  “夏天,云贵高原的紫外线特别强,训练过程中我的身上脱了一层又一层皮,双手被厚厚的老茧覆盖,全身被汗水浸透留下汗碱是常有的事。”李远伟回忆道。


  除了体能训练,提高英语水平也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李远伟把常用的英语反复拼写记忆。不到两周的时间他就熟练掌握了1700多个煤矿专业英文术语和110组专业救援英文术语。当年7月中旬,大队选派他到国家陆地搜寻中心与平顶山救护基地进行了两周的专业学习。经过夜以继日训练,他和队友一起代表中国首次登上国际赛场,并获得了团队消防第四名、高角度绳索救援第八名、团体第十三名的好成绩,李远伟也获得了个人项目席位操作第六名的优异成绩。


攻克“洋玩意”


  矿山抢险救援工作中,自身安全是救援成功的前提保证。自身安全离不开先进的技术装备。


  2012年年初,李远伟接触到了贵州省第一台进口个人防护装备——氧气呼吸器,此类装备被称为抢险救灾时的“人类第二生命”。面对这个新玩意儿,又没有更多的参考资料,如何才能快速掌握其要领?他下决心要彻底熟悉此台新装备。通过查阅翻译各类资料,他彻底熟悉了此仪器的构造原理和故障排查及16项细节的正确校验程序。


微信图片_20201204115113.jpg


  业余之时,他经常把损坏的呼吸器搬到自己房间拆装各个部件,修正其复杂的故障,做到对呼吸器的每个部件都了如指掌。经过长期的钻研,他蒙住双眼也能准确、快速地拆卸并组装好这台先进设备,完整时间达到3分12秒,被同事称为“人类第二生命”的专家。


  除此以外,他还经常深入所属中队开展传帮带和“导师带徒”活动,把钻研新装备的成果分享给各个中队。同时,每季度他都到各中队开展质量标准化考核工作,并把查出的问题及时解决并提出预防的措施,促进了队伍战斗力的全面提升,为矿山的安全稳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守住那份责任


  “守护安全,呵护生命,是我的职责和使命。”李远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煤矿事故救援和各种抢险中,他总是出现在第一线。


  2011年12月3日,一煤矿掘进工作面发生严重的钻孔着火事故,由于穿透采空区老巷,火势较大。


  当接到召请后,李远伟迅速带领小队赶赴井下事故地点行抢险救灾,在事故抢险中别人背一袋黄泥,他每次都是背两大袋黄泥进行垛墙封闭,耗尽呼吸器中的氧气后,由其他小队进行交接处理,但他到达地面换好备用呼吸器后,仍然请命继续带领封闭工作。


  在封闭期间由于火区内压力太大,垛垒的黄泥木段密闭往外倾斜,他发现这种情况时,迅速命令小队后退到安全区域重建密闭墙,经过长达16个小时的抢险,他带领小队圆满完成了救灾任务,挽回掘进巷道的掘进钻机等设备财产损失约600余万元。


  在返回驻地的第二天,由于长时间在矿井内佩用呼吸器加之劳累的原因,导致他双眼肿的只有一条缝,但是李远伟依然带队进行模拟救灾的训练。训练中,突然矿方召请队里去炸药库附近的树林灭火,他一听这种情况特别危险,便立马请命带队前去灭火,在这种极度危险的扑救中,他带领大家争分夺秒,经过40分钟的高效扑救,全部阻止了火势的攻击,最终为矿井和附近的村民避免了一场不知后果的危险事故。


微信图片_20201204115129.jpg


  2014年10月,在参与一大型煤矿发生的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抢险救援中,他奉命带领小队深入灾害现场进行侦查救援,经过6天的艰难救援,共救出遇险者8名,搬运遇难者10名,为矿井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十年来,李远伟先后参与和带领救援小队成功处理矿井火灾、水灾、冒顶、煤与瓦斯突出等重、特大事故20余起,抢救遇险、遇难人员150余人,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


  由于救援和日常的长期劳累,他的腰部处于中度劳损,膝关节处于严重磨损,背部大面积都是消除不掉的一道道疤痕。“做啥事都必须要有信念。”李远伟说,“每当想起救援的时候,发现事故现场惨烈的尸体和他们痛苦的逝后神情,自己作为救援人员,只有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才有可能挽救一个个生命,为社会做一些自己该完成的使命。”


  这就是李远伟,贵州豫能救护大队中队长,一名共产党员,曾获贵州省“应急救援先进个人”、“青年岗位能手”、“技术能手”、 “十大金牌员工”、 “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煤炭系统“十大工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2019年被推选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火炬手,2020年11月24日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江婷婷 
  通讯员 张培军 周杰

编辑 余昌旭

编审 王淑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