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健康 > 正文

新突破,遵医附院完成省内最小地贫患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医术精湛,华佗在世;医德高尚,恩重如山。”


1月14日,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造血干细胞移植团队收到了这样一面锦旗。当天,3岁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出院了,这是我省成功施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年龄最小患儿,也是遵医附院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零的突破,标志着该院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患儿及家属为医护团队送上锦旗表达谢意。


患儿来自凤冈县农村,属于精准贫困户。出生3个月就发现慢性溶血性贫血,到遵医附院进行地贫基因检查,确诊为“重型地中海贫血”。彼时由于年龄太小,只能反复输血以延续生命。


“患儿每半月必须到医院输一次血,不然孩子就会出现乏力、头昏、面色苍白等症状。”贵州省儿童医院副院长、遵医附院小儿内二科主任陈艳教授说,但是因为长期输血,患儿铁蛋白过高,又得去铁治疗。要想完全“脱贫”,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唯一的方法。


输血及去铁治疗期间,考虑到患儿家庭经济等,医院特意为患儿减免了许多项目费用,并开通绿色通道,患儿随时到医院便可随时输血。


幸运的是,去年下半年,已满3岁的患儿与其亲姐姐配型成功,并且是全相合。患儿接受各项检查,均符合手术指征,于去年12月4日接受了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该移植术就是将患儿以前体内的免疫细胞全部打掉,再把姐姐的造血干细胞输进患儿体内,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陈艳教授说,由于患儿年龄太小,有些事不配合,加之器官发育不全,对药的耐受能力有限,整个治疗期间需要克服诸多困难。


庆幸的是,植入患儿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在9天后“发芽”了,17天长好了,21天后就顺利出仓了,转到了普通病房。


“通过检测,嵌合率达到99.97%,只要超过95%,就说明造血干细胞基本全部存活了。”遵医附院小儿内二科主治医师张相梅说,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难度大,在做移植前就需要很多的准备工作以保证该手术的顺利进行。并且术后管理复杂,尤其对于14周岁以下的儿童来说,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需要全科医护人员、多学科及家长的通力合作,以保障患儿手术及术后的顺利恢复。


术后,患儿也没有明显的排异反应,并达到出院标准。为防止排异反应,患儿只需服用一年左右的抗排异药物,就能正常生活学习了。


出院前,陈艳教授(右)看望患儿并送上玩具。


“我都是朝最好的方面去想,所以一直在坚持,3年多的辛苦煎熬,现在终于缓过来了。”患儿母亲熊女士说,非常感谢医院医护人员的付出和帮助,在得到最好治疗的同时还减免了很多费用,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陈艳教授说,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属于高发疾病,而且重型地中海贫血在我省发生率也不低,仅遵医附院就有约150名重型地贫患者长期输血治疗。此次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成功施行,为贵州省重型地贫、难治复发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及实体瘤等疾病的患者开启了生命的新希望之门。


据了解,多年来在学科带头人何志旭教授的带领下,遵医附院儿童血液肿瘤团队及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团队在干细胞的研究及治疗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获得了2019年度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遵医附院儿童血液肿瘤科有十间移植仓,是全省最大的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


未来,该院将重点构建“立足贵州,辐射西南”的省级儿童医学中心,全力推进贵州省儿童医院建设,着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医院在全国儿科医疗系统中的先进地位,聚力打造“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的现代化儿童医院。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国军

编辑 高飞

编审 陈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