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健康 > 正文

郭定高:“不胜利,不收兵”

    “山多石多耕地少,一年收入三月了。姑娘一心往外嫁,媳妇不愿来落脚”……
    这首一度流传在黔西南州安龙县笃山镇村民口中的凄凉小曲儿,真实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的恶劣和老百姓的困境。

    可在短短三年内,这个贫困小镇发生了翻天覆地之变……


郭定高(中)与村民商讨方案。


    极贫之地  冲锋在前

    带来山乡巨变的,是当地村民们口中的“郭队长”,和他带领的扶贫工作队。
    这位郭队长,名叫郭定高,是贵州省民宗委的一名干部。2012年底,省民宗委党组拟派多名干部驻村参与脱贫攻坚,时任省民宗委离退处处长的郭定高主动请缨下基层进驻。当年已56岁的郭定高带队来到地处黔西南石漠化特困地区腹地的安龙县笃山镇时,自小在贵州农村长大,也曾下过乡扶过贫的郭定高还是被眼前恶劣的自然环境震惊了:“乱石山坡看不到一块整田,村民走的是泥巴路,吃的是望天水”。
    面对生活在这种恶劣环境和深度贫困里的群众,军人出身的郭定高没有退缩,他燃起了熊熊斗志:“不胜利,不收兵!”
    要想富先修路,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郭定高向上争取资金,向下深入农户做工作,经常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动员群众积极投工投劳修路。2013年底,眼看驻村一年时间即将结束,笃山镇拉坡村村支书韦恩胜拉着郭定高的手,满是不舍:“群众都舍不得你走!”
    本已准备回程的郭定高,看着还没有修好的通村路、远处光秃秃的山、仍挣扎在贫困中的村民,这位铁铮铮的仡佬汉子一咬牙:“乡亲们不脱贫,我就不走!”
    郭定高当即向单位领导申请驻村3年,决心干出点样子。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老百姓最关心的交通等基础设施一天天变好。如今,笃山镇实现通村油路100%全覆盖,通组串户路硬化率达到95%。
    解决了出行难,还要老百姓“腰包鼓”。此后,郭定高走遍了笃山的田间地头、访遍了每一户农家。在多方查阅资料、请教农业专家后,他提出“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总结出“围绕土地找路子,依靠能人扛旗子,用好村干挑担子,流转土地搭台子,种桑养蚕增票子,绿化山头改样子”的“六子联动”党建扶贫新思路。
    随后,他带领村民代表出县、出省调研考察,寻找适宜的产业,以各村“能人”带动作为突破口,鼓励他们发挥“领头羊”作用。
    大坡村村民王登亮曾在外做石材生意,是大伙眼里的“能干人”,郭定高就反复上门做工作,说服他回村牵头成立合作社。在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合作社吸引了500多人加入,全村流转土地2800余亩,种植桑蚕1700余亩,还办起了蚕丝加工厂。
    坡老村村支书邓忠林也被郭定高发动起来,与人合伙开了葛根加工厂,采取同样的“合作社+农户”模式,把全村葛根产业发展起来。
    2014年,笃山镇率先通过全省“减贫摘帽”验收,该镇梨树村打造成为黔西南州小康示范村。
    2015年,笃山镇主导产业从2012年仅有的300多亩烤烟、2000多亩金银花,发展到葛根1万亩、蚕桑5000亩、烤烟1700亩、金银花2.5万亩,建成生猪标准化养殖场16个和年销售石材550万立方的产业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7500元;全镇12个行政村的村寨整治工程竣工,全部变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靓丽新农村;通村路硬化率达100%,通组路硬化率达90%以上。

    三年间,郭定高帮助笃山群众脱贫增收,跑项目、筹资金、做工作,积极“牵线搭桥”,共协调、筹集项目资金达5.8亿元。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镇上建起了产业园,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由3年前的2000多元增加到去年的6000多元。省民宗委还在笃山镇12个没有集体经济的“空壳村”成立“产业发展帮扶基金”,以入股的方式向合作社注资,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分红”。


郭定高(左一)深入田间地头。

郭定高(中)关心种植情况。


    退而不休  志在千里

    2015年12月,省民宗委的帮扶点从安龙县笃山镇调整到务川自治县砚山镇,当时还有10个月就要退休的郭定高再次受命,披挂上阵。
    还没正式驻村,郭定高就带领砚山镇党委政府及民宗局奔赴多地学习考察,共同研究砚山镇产业发展,确定了在砚山5个村发展辣椒、西红柿等蔬菜种植产业,形成了“种苗到户、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销售蔬菜不出门”的一条龙服务。
    2016年4月上任后,郭定高指导驻村队员与村支两委一道抢抓帮扶产业落地,加强田间管理,确保了1800亩辣椒取得丰收,亩产4000斤以上,贫困户在该产业上实现户均增收3600元以上。
    虽有之前深度扶贫经验打底,郭定高并没有“轻敌”。针对砚山镇贫困户较为分散、土地不集中、个体发展能力弱的特点,郭定高亲自带领各驻村干部深入到5个村进行实地调研,召集各村组的村支两委、党员及致富带头人座谈,探索“公司+合作+贫困户”的“抱团”发展模式,在中药材、花椒、蔬菜等种植产业试点中初见成效,让老百姓吃上了脱贫“定心丸”。
    此后不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省民宗委作为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的务川自治县石朝乡的省直责任单位,郭定高被明确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前线工作队长,又一次投入到深度贫困乡镇的脱贫攻坚前沿。
    素有“穷苦甲黔北”之称的石朝乡,建档贫困户1376户5868人,是遵义市唯一的极贫乡镇。在前期扎实地调研考察后,郭定高结合石朝乡现有产业特点,采取“村支部+企业+农户+基地”发展模式,以该乡大漆村、浪水村为“三变”改革试点,在省民宗委的大力支持下,带动116户贫困户种植香榧2.1万亩、黄花1千余亩。同时,在原有金银花种植基础上扩大规模,办起了加工厂,村民入股成了“股东”,每年村合作社收入100万元,贫困户收入200万元,年底还有分红。
    2020年3月16日至19日,砚山镇石朝乡经验收合格,实现脱贫“摘帽”。又一块“硬骨头”被啃下,年逾花甲的郭定高欣慰地笑了:“我是一名仡佬族人,务川是仡佬之源,作为一个民宗人,我更应该发挥余热,为石朝乡砚山镇人民脱贫攻坚再加把劲。”
    曾经喊出“贫困不除,退而不休”的郭定高,没事时还是喜欢回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看到昔日极贫的山窝窝,如今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他觉得自己的“八年抗战”,值了!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叶力
编辑  黄修宇
编审  梁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