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里的贵州街巷|贵阳民生路:美食街背后的文化底蕴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24-09-04 18:26:00
贵阳民生路在暑期热潮中迎来一拨又一拨外省人的“打卡热”。置身避暑胜地,在省外游客纷纷涌到民生路品尝美食的画面中,在满耳充盈山南海北的外乡口音里,这条路的历史,大家又是否有所耳闻呢?
民生路路口
关于民生路的得名,至今存在好几种说法。据贵州省档案馆藏档案显示,在1945年的贵阳街名一览表中,这条路就已经称为民生路。在《贵阳市志·建置志》对贵阳街巷的记载中,也将民生路列在“沿用解放前旧名”一类,这也进一步说明“民生路”之名在新中国成立前便已存在。据资料记载,民国时期,根据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权、民生”主张,将贵阳的三条道路分别改为民族路、民权路、民生路。
贵阳民生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潇摄)
民生路的历史名称有晋禄寺巷、晋禄寺、六座碑、六座碑路等。晋禄寺原为贵阳府城东门内一座寺庙,寺内有一洞穴,相传在清雍正初年始建之时,突然有一鹿进入洞中,故得名“进鹿寺”;嘉庆初年重修并扩大规模,改名“晋禄寺”。而六座碑则是因为在明清时期这一带的住民曾先后在这里立了六块石碑,碑刻的主要内容包括修桥铺路、兴建公益设施、警示防火防盗、号召尊老爱幼等;立碑铭刻,意在宣扬淳朴民风,引导世人立身做人要多行善事、注重公德等。
贵阳市私立光懿小学毕业证(贵州省档案馆馆藏)
近代以来的民生路承载着厚重的贵阳文化,其中不可忽视的是这条路在贵阳近代教育,尤其是妇女思想解放和女子教育方面一度走在前列。据《贵阳市志·教育志》等资料记载,1909年至1910年,张百麟、黄泽霖、钟昌祚、白铁肩等创办的光懿女子小学堂,由双槐树(今护国路)迁至晋禄寺。白铁肩本名罗光懿,作为近现代女子教育先驱者,解放女性思想,通过教育让女性追求自由和平等,也成为了时代赋予她的使命。由白铁肩作为主要发起者之一创办的光懿女子小学堂,不仅成了当时贵州女性教育的一面旗帜,也为民生路的文化底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八路军贵阳交通站迁六座碑办公相关档案(贵州省档案馆藏)
除此之外,位于民生路的八路军贵阳交通站旧址也是这条路红色历史的见证。八路军贵阳交通站是抗战期间八路军设在贵阳的公开机构,据贵州省档案馆藏档案显示,交通站当年在贵阳所租用民房的正是“六座碑48号”。从建站到被国民党查封,尽管只有短短数年,但其在抗日战争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却铭刻在贵阳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中。
八路军贵阳交通站旧址
学术支持/贵州省档案馆(省地方志办)
文/郑 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雷婷 黄芷昕 刘方鑫
实习生 石星语
编辑 黄芷昕
二审 邹敏
三审 徐海婴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从篮球热到稻花香,来看“村BA”后花园的丰收故事
水车不断转动,蝉鸣伴随着浓郁的稻香宣告着秋天谷物的丰收。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因紧邻“村BA”发源地台盘村,其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环境特点,被誉为“村BA”的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