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新论】科技创新是工业发展迫切之需|向科技要产能系列评论之二
- 作者:袁航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23-11-20 13:04:43
工业化水平低、工业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不健全、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加大、人才支撑不足等,是贵州工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与挑战,发挥好工业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提升知识价值占比、加速产业技术创新迭代无疑是迫切之需。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头等大事。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通过的《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的决定》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以“六大产业基地”建设为牵引,着力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始终是工业发展核心力量。贵州提出大力开展向科技要产能专项行动,强调要“向工业科技要产能”,并明确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培育创新型企业梯队、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等具体方向。这些举措,意在适应时代要求与形势变化,通过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工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全面推动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做强经济增长主引擎。
科技创新赋能,重构工业核心竞争力。贵州钢绳集团以替代进口为主攻方向,在海洋工程、特殊装备、特殊工程领域开展超高强度多元合金镀层缆索钢丝、万米铠装缆、FPSO永久系泊钢缆和水利枢纽大型升船机钢丝绳组件等关键技术研究,解决了一系列“卡脖子”问题,产品实现从依赖进口到替代进口再到出口的华丽转变。
实践证明,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将为工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作为科技创新主战场,工业领域创新活动活跃、创新成果丰富,谁牵住了工业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就能占领发展先机;谁下好了工业科技创新这个先手棋,就能够赢得发展主动权。
在自主创新这个根本动力上需取得更大突破。创新驱动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关键环节。应该看到,近年来贵州磷化集团、贵州钢绳集团、贵州轮胎、中伟股份等一批企业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将行业话语权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但也要看到,总体而言,创新资源和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等依旧是制约全省工业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短板。要优化整合科技资源,紧紧围绕工业产业发展需求,着力攻克一批产业关键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一批急需技术,特别是要继续在优势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形成一批有核心专利权的拳头产品。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企业直接面向市场、服务市场,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要不断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资源、人才、政策、服务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尤其是要加快科技型企业培育,加大对企业研发活动的支持,引导企业提升研究与开发投入强度,加快形成一批以高新技术为引领的产业集群。
让绿色成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加快工业绿色发展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要求。贵州今年的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以上,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5%以上。绿色低碳发展是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重点,要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培育壮大工业绿色发展新动能。具体来看,一方面要加快推动工业企业通过研发和应用新技术实现制造流程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要加强技术攻关,推进工业节能和清洁生产,以及资源循环利用。
科技创新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要有效推动向工业科技要产能行动,强力推进“富矿精开”,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快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体系和新能源材料研发创新中心,全力建设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关键设备等全国重要的产业备份基地,推行“数字赋能+N”模式,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大力推进“科技入黔”,实施重大科技产业工程,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在贵州加速集聚、融合、转化,持续为贵州新型工业化注入续航新动力。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对工业化处于由中期向后期转型推进期的贵州而言,要始终坚持创新在工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创新引领转型升级,推动工业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袁航
编辑 何登成
二审 石云华
三审 岳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