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的“CEO”④|周迪:“85后”第一书记的“经济账”
- 作者:周麟宇 李硕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22-08-26 14:40:53
普安县青山镇的哈马村德依坝区,就像点缀在海拔1500米的群山中的一粒明珠。立秋过后的阳光下,坝区里成片的水稻摇曳,不时有鱼儿出水轻咬一口水面的稻花,好似在诉说着丰年即将到来。
洗漱完毕,拉开窗帘,远处群山跃入眼中。这一幕,周迪已经反反复复看了一年零三个月。霞光透过山间罅隙洒满整个哈马村,也洒在了办公桌那沓厚厚的项目材料上。
今年34岁的周迪是工行贵州省分行派驻哈马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作为工行贵州省分行2021年新增的帮扶点之一,哈马村和周迪的缘分自此开始,一直延续。
记者见到周迪时,恰逢村委会刚刚结束一场会议。短暂寒暄后,周迪的手机响了起来。
“周书记,我想在手机上还一笔贷款,你跟我说一下怎么操作嘛。”
“你先打开APP,登录账号,一步一步来……”
周迪每天要接十数个村民的电话,这位“85后”驻村第一书记始终满腔热忱地对待每一位群众,思考如何更多地帮群众解决问题,履行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的使命。
“今天打算去坝区走走,那边200多亩的‘贵红1号’红米稻快要挂穗了,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松懈。”挂掉电话,周迪邀请记者一起去村委会山坡下的德依坝区看看,此时接近饭点,远处的几栋民房已有炊烟冒出。
一路上,周迪掰着指头细细算账:“根据我的规划,这200多亩的红米成熟之后能够收10万斤,每斤能卖10块钱;投放的1万5千斤鱼苗预计可以有4万斤的产量,每斤卖10到13块......”周迪的设想中,光是稻米和稻田鱼,就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超过150万元的收入,此外还有300亩的林下菌药、冬荪种植,鸭、鹅等家禽养殖......
哈马村德依坝区
驻村以来,周迪带着村里人积极跑动汇报、联系项目。用工行贵州省分行捐赠资金3.6万元改造了党建活动室和老旧的办公点;为村里实现工行支持集体经济合作社产业发展资金90万元;争取到了支持农户种养殖产业的发展资金236万元,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真正用金融活水浇灌产业发展,带动哈马村及周边870余户4300余人增收。
“作为一名党员,驻村就要‘驻’到群众心坎里,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这句话镌刻在周迪心底,是促使他用双脚丈量这片土地的动力来源。
周迪自己估算,一年多往返于单位、普安县城和哈马村之间路程早已超过7000公里,“折算成华里,那我也算是走了个‘万里长征’,从初来乍到的陌生人到如今村民口中亲切的周书记,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无比荣耀的称呼,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能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这段宝贵的基层工作经历,周迪无比自豪。
眼下,哈马村里共同打造的坝区产业即将迎来收获期,根据周迪自己的规划,接下来的工作中,将侧重结合哈马当地资源的禀赋条件,寻求整合资源,拓宽就业渠道,打造本村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部分素材来源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麟宇 李硕
海报设计 舒姗
编辑 刘婷婷
二审 朱东科
三审 成嘉廷 陈海东
-
国际博物馆日|相约博物馆 遇见美好
5月18日,“万桥飞架:贵州桥文化展”在贵州省博物馆展出,观众杨鹏飞看完展览后激动地说,贵州桥连接的不仅是便捷交通和多彩文化,更是贵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天眼新闻客户端 2023-05-18 15:3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