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村BA”火遍全网,来看看全国网友怎么说 | 天眼文旅论坛第4期·“村BA”火了!
- 作者:彭芳蓉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22-08-06 11:01:54
主持人语
自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点赞了台江县台盘乡台盘村一年一度的“六月六”吃新节篮球大赛短视频后,7月30日至8月2日,在台盘村举办的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联赛黔东南赛区半决赛掀起更为热烈的气氛,贵州火了,黔东南火了,这个总共只有200多户的村落也火了。
比赛现场战况激烈,数千观众甚至站满山头,锅碗瓢盆齐登场,都成了观众呐喊助威的工具。比赛现场之外,线上直播的“围观群众”也多达千万,即使比赛早已结束,各大互联网社交平台、视频分享平台依然频繁被这激烈的赛事刷屏,甚至火到国外,“村BA”“天亮文化”“赛后奖品”等均成为网友热议的关键词。
虽然不在比赛现场,网友的热情也被这战况点燃激情。连续多日来,小编在各大网络平台反复“横跳”中发现,正如每位球员有自己所属的球队,如果给每位金句频出的网友建一个群聊,有人则可以加入了“夸夸群”,有人在“周边群”一定非常活跃,有人则在“回忆群”里怀念家乡或童年。原来,网友在谈论球赛时并不仅仅谈论球赛本身,还有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关注点,令人捧腹之余,也让人感动。
“夸夸群”里赞贵州
“村BA”赛事打响,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先带头将贵州一顿猛夸,评价是:“氛围感拉满。”纵观网络世界,谁又不被这从天亮打到天黑,又从天黑打到天亮的球赛激发热情?谁又不被这山头与山头之间此起彼伏的呐喊助威感染热情?所以,如果成立一个“夸夸群”,那广大网友已经贡献了大量“夸夸”文案。
首先,各大媒体率先下场带一波热度,大赛的每个旮旮旯旯都给你安排上!
《光明日报》评论:火爆的“村BA”,让我们看见体育的本真。
新华网不仅做了现场直播,短视频也没闲着,推送了好几条“村BA”的相关内容。
人民网也在为贵州点赞。
当然,人民网贵州频道的关注点就更多元了,比如我们的“篮球宝贝”。
还有足以上一条社会新闻版面的“乌龙”事件,看篮球比赛却窜台到“爸爸去哪儿”,这孩子也是没想到。
CCTV-5表示热切关注,乡村振兴,篮球功不可没呀。
赛场上激战正酣,赛场外也精彩纷呈,只要有热爱,哪里都可以是看台。
挤不进看台,我们就创造无数个看台,只是梯子自己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会成为热销产品。
要说赶早看比赛这种事,还得向“80后的爷爷”讨经验。
强身健体从娃娃抓起,比赛现场的氛围感染比什么说教都强,更何况获胜了还能吃瓜。
“村BA”冠军载誉而归,黎平群众夹道欢迎,冠军奖品黄平牛表示:阵仗太大,容我适应一下。
媒体报道五花八门,将贵州这场精彩纷呈的“村BA”360°无死角地夸了一遍。不过,评论区的精彩程度也不亚于媒体报道,作为“夸夸群”的成员,广大网友夸人的角度和词汇更是丰富多彩。
比如这位网友,显然已被大赛盛况点燃了爱国热情,送上了美好祝福。
更有网友表示,这样的比赛既接地气,又打出了世界杯的感觉。
最骄傲的当属黔东南人,无论球技还是拉拉队的“宝贝”们,都让咱黔东南人长脸啦!
更有人从中看到了体育本来的样子,顺便来了一波“回忆杀”。
打麻将不如打球,道理大家都懂,那就赶紧学起来吧!
于是,有热情好客的贵州网友立刻开启了推荐模式,有人开始科普台盘乡台盘村的“六月六”吃新节。贵州旅游推荐大使没你,我第一个不同意!
也有人打算用更多精彩赛事吸引网友。
还有网友表示:快上车,来打卡!再晚怕你挤不进来。
与此同时,黔东南运动员们的生猛球技勾起了部分网友的回忆。冒昧问一句:那场球您赢了没?
还有网友已经开始“追星”。黎平队33号,建议出道。
“周边群”里操碎了心
广大网友是可爱的,除了关注比赛本身,他们也为与赛事有关的周边事物操碎了心。其中,关注度最高的是这次比赛的最终大奖——一等奖黄牛,二等奖羊,三等奖香猪。此外,看台上敲不锈钢盆为黎平队助威的“脸盆哥”也亮了,自然引来不少网友们打趣逗乐。
首先引发广泛关注的,是大赛接地气的奖品。贵州的专家率先下场科普,这头重达1300斤的黄牛来自贵州黄牛集团黄平公司。博士一激动,少打了“奖品”二字,又做了紧急更正。不过,黄牛表示:“在某些方面,我或许也能称得上是冠军。”
在短视频平台,也有热心网友当课代表划了重点,奔走相告:我们黄平的牛特别牛!
很快,有网友为这不遗余力推荐农特产品的举动点了赞,更有“财商”爆表的网友表示,这球赛热度之高,已传至国外,这波赞助不亏!
甚至有敏锐的商家已经摩拳擦掌,准备投放一波广告了。
不过,那位建议吃牛瘪的朋友会不会太残忍了?小编已经第一时间联系到黎平队的教练员,对方表示,这头牛已经被养了起来,这是黎平体育精神的象征,哪能随便吃?
也有爱搞事的网友,建议将奖品举过头顶庆祝。这是篮球比赛,不是大力士比赛啊,亲!牛也表示:大可不必,我或许有点恐高。
那位黎平拉拉队的“脸盆哥”火了,不过人们似乎并不关心这位哥累不累,更关心不锈钢盆有没有报废。
所以,不锈钢盆也表示:我也没想到自己会成网红,我现在该涨价吗?
中场休息活动的奖品也让人眼馋,大热天的,谁抱着个西瓜不是一路小跑的回去呢?网友的担心是多余的,榕江西瓜谁舍得掉地上呀?
这些奇奇怪怪的视角足以证明广大网友是真的为这比赛操碎了心!当然,也有网友提出正经建议,希望CBA从乡村选好苗子。
“回忆群”讲乡村故事
激烈的比赛勾起了不少网友的回忆,有人怀念家乡,有人怀念童年,每条留言后都藏着一段独家记忆,在短视频平台上集体献上一波“回忆杀”。其中故事之精彩,小编带你细细品味。
土生土长的贵州人说,从小我们这儿篮球氛围就相当浓厚,连在外打工的也都要被催着回家打比赛。话说回来,打比赛比打工可有意思多了。
更有网友简单明了表示:想家了。
看直播的网友直接指出重点:无论是打球的还是看球的,都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在现场的朋友则分享了一则家庭故事,小编建议,让老丈人息怒的方式只有一个,就是给他占个好位置,带他一起看3天比赛。
紫云网友想起了小时候,看这描述,小编已经有画面感了,特别是“非主流时期,接球的时候要甩一哈头发”。
正如这位网友所说,贵州不少农村过年时相当热闹,篮球赛不为输赢,就为了聚在一起的氛围。
而这两位网友的回忆就比较久远了,尤其是在贵州读小学的那位,看来贵州的飞速发展每个人都有切身感受。
厂矿子弟也发言了,原来很多人的记忆里,夏天球场外的雪糕和冰沙都尤其好吃。
要说贵州球风生猛,还得看这位朋友,冒昧一问:您室友的头发后来长出来了吗?
最后,江苏网友抢到了麦克风,表示对黔东南西江苗寨的村杯篮球赛念念不忘。
以上,就是小编从各大网络社交平台搜集到的亮点评论。广大网友的幽默、友善和有趣的分享,都与赛场上的酣战一样精彩,而贵州人的热情好客,对家乡的自信与热爱也向人们张开怀抱。
本期话题主持人简介
彭芳蓉,女,1987年生,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为贵州日报报刊社文旅新闻部记者,著有《新黔边行》《新黔中行》,作品曾获首届贵州文学奖、贵州新闻奖一等奖等。
栏目策划/李缨
本期话题主持人/彭芳蓉
搜集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芳蓉
刊头设计/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怡
视觉/实习生 梁超
编辑/向秋樾
二审/舒畅
三审/李缨
-
【一座桥“画出”一个经济圈】花鱼洞大桥:助力清镇乡村融入贵阳“1小时生活圈”
大冲村地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畔,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植被优良,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优势。
-
牢记嘱托十年间|一抹耀眼“贵州绿” 绘出生态新画卷
近十年来,贵州累计完成营造林5097万亩,贵州森林覆盖率从47%上升到62.12%,森林覆盖率连续增幅全国第一。
当代先锋网 2022-07-20 13:59:25 -
【打卡贵州“出片”地③】炎炎夏日,找一处河谷等风来
夏天是最适合露营的季节,白天尽管会有些炎热,但当夜幕降临,头枕双手仰躺在草甸上,同山野的凉爽打成一片,风在呼吸,蝉在鸣唱,生活仍在发出悠长又愉悦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