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贵茶 > 正文

首个国际茶日,湄潭书香茶会读了什么?

  今年的5月21日是首个国际茶日,湄潭茶人们举办了书香茶会,隆重纪念这个属于全世界茶人的节日。茶会上,朗诵者们分享了湄潭系列茶书的经典段落,这些经典段落如下:



  ▲提升茶文化自觉、增强茶文化自信、实现茶文化自强。自觉成为当代茶文化核心理念的倡导者、践行者、引领者。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选自《湄潭茶鉴》所载《续写茶文化创新发展新篇章》)


  ▲何为人? 孔孟有言: 仁者,人也。仁者爱人。爱什么?

  首先,爱天下茶农! 谁知杯中茶,片片皆辛苦……其次,爱制茶师! 他们巧夺天工,呕心沥血,将一片叶子变成佳茗,将佳茗变成世人趋之若鹜的健康饮品……再次,爱茶艺师! 壶中有茶叶,杯中有乾坤……最后,爱消费者! 没有消费者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收益,所以我们也要大爱无疆……

  ——贵州省人大原副主任、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傅传耀(选自《茶叶的时代》所载《做茶先做人》 )


  ▲中央实验茶场那一代茶人是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华茶人的典范群像,与今天的茶人有精神传承关系。我们知道,贵州茶何以贵,一贵在它的物质品相,二贵在它的精神气质。而说到精神,自然脱不开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一群民族精英汇聚,使湄潭成为中华民族茶文化的伟大的精神气场……

  ——著名作家、著名茶文化学者王旭烽(选自《贵州茶何以贵》所载《贵州茶何以贵》)


  


  ▲贵州在中国现代茶业科技发展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这里是现代茶业科技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现代茶业科技史上的许多重大科技命题开创发端于此,取得了不少标志性的科技成果,起着引领现代茶业科技的作用。

  ——著名茶文化学者、著名科普作家姚国坤(选自《贵州茶何以贵》所载《贵州在现代茶业科技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民国时期,建在贵州湄潭的中央实场茶场对茶叶机械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收集和创制机器,开展机器制茶。

  ——著名茶叶机械和茶叶加工专家、中茶所研究员权启爱(选自《贵州茶何以贵》所载《民国时期的中国茶叶机械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创新发展》)


  ▲毋庸置疑,中央茶场落户湄潭,对现代中国茶科学进步、茶产业发展、茶文化弘扬、茶人才培养等都有着积极的贡献……给后人留下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崇高的精神财富。虽无形,价更高,用之不尽,取之不竭,能激励一代代爱茶之人,为中华茶业伟大复兴,为贵州茶叶大省向茶叶强省转变,再创新的辉煌。

  ——著名茶文化学者张其生(选自《茶叶的时代》所载《茶人精神,永放光芒》 )



  ▲贵州茶叶从质量上来讲为什么会这么好,第一因为原产地一定是最好的;另外,贵州是中国所有的高原唯一在全境生产绿茶的省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贵州是中国绿茶最好的地方……

  贵州气候凉爽,生态好,茶区生活美好,我们的农民兄弟,父老乡亲,甚至80岁的老人因为有了茶园,一天能挣100元以上,不再受人气,很有尊严地活着,那份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胡继承(选自《茶叶的时代》所载《问道贵州茶文化》 )


  ▲湄潭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成败在茶。

  —— 遵义市人大副主任、党组副书书田刚(选自《茶的途程》所载《贵州茶业第一大县的现代茶产业发展之路》)


  ▲大自然赐予湄潭一个山明水净的环境,我们始终倍加珍惜。纵观湄潭的发展史,似乎由一片片嫩绿的茶叶所编织。今天,我们深知,湄潭的茶已经是一棵丢不得、丢不起的茶,一棵举足轻重的茶。茶对我们来讲,既是历史骄做、未来希望,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遵义市政协副主席、湄潭县委书记魏在平(选自《湄潭茶鉴》所载《茶叶富裕湄潭》)



  ▲湄潭具有两个眼光:一个是文化的眼光,一个是历史的眼光。别人没有的,湄潭保护下来了,这就叫做文化的眼光。……什么是历史的眼光呢?你们不仅是看到了历史,而且看到了过去的历史是怎样启发我们的现在,在照耀我们的未来,这就是历史的眼光。

  ——著名学者、教授,遵义市政协原副主席曾祥铣(选自《20世纪中国茶工业的背影》

  所载《文化眼光和历史眼光》)


  ▲茶叶作为世界公认的健康饮品,没有国界,不分贵践,生于泥土,归于平淡。但是茶亦如人,当有存世之标准、立足之根本。品质和安全是茶产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不二法宝,敬之且荣,弃之则损,有了它,才有中国茶叶的未来。

  ——湄潭县县长李勰(选自《湄潭茶鉴》所载《增进感情汇聚成果,为中国茶叶香飘世界谱写新篇章》)


  ▲是茶乡的人们的深情和厚意,养育了茶园的欣欣向荣的风采;而生生不息的、林茶相间茶园,则养育着茶乡人民的美丽而从容的人生。我们不妨说,茶和湄潭人,是一对孪生兄弟。当茶让这里有了一份日子的时候,就把茶交付给了这里的人们。

  ——著名作家何士光(选自《20世纪中国茶工业的背影》所载《茶之梦》)


  


  ▲湄潭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双重资源,这个先天的双重优势,非常难得,只要按照博物馆的发展运行规律,用科学的手段推进并促使项目落地。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不仅能成为世人了解湄潭的窗口,也一空能成为湄潭走向世界的助推器,成为推动湄潭经济发展的最强动力。

  ——著名文博专家,时任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刘超英(选自《20世纪中国茶工业的背影》所载《全力支持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的建设》)


  ▲“贵州绿茶”大地标为我们找到了产业发展自信: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自信,独特品质的自信,茶树发源地的自信,做干净茶的自信,做“贵州绿茶”大地标的自信,坚持与守望的产业自信。

  ——贵州省绿茶品牌促进会、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著名茶叶经济专家、茶文化专家徐嘉民(选自《茶叶的时代》所载《大地标助推产业大扶贫》)


  ▲历史赋予了遵义这片红色土地、绿色茶乡光荣而伟大的史命。遵义红茶将带领贵州茶业调整产品结构,走出名优绿茶“越嫩越好,只采春茶”的怪圈。

  相信“贵州红茶”在不久的将来,会以她独特的品质特征、品牌魅力红遍贵州、红遍全国,并通过茶文化的推广平台走向世界。

  ——著名茶叶全科专家刘小华(选自《20世纪茶工业的背影》所载《不能忽略的贵州茶业资源优势》)


  


  ▲ 茶是物质的,是人与、自然携手共创的杰作;

  茶是精神的,开启了自然与人的心灵相通之门!

  当我们与茶邂逅,邂逅了茶的我们义无反顾的爱上了茶……

  ——著名茶叶企业家、茶叶专家金循(选自《湄潭茶鉴》所载《茶的概念,不仅仅是水》)


  ▲中央实验茶场落户贵州湄潭,使得国内一批大师级行业精英先后来到湄潭工作,为贵州茶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也留下了宝贵的人文精神……无论在湄工作时间是长是短,无论物质条件是多么的艰难,也无论科研过程是多么艰辛,他们依旧孜孜不倦地在科学的道路上求索,为贵州乃至中国的茶叶产业发展奉献了全部精力,真正诠释了“契而不舍,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茶人精神。

  ——知名茶文化专家岳龙(选自《20世纪茶工业的背影》所载《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历史文化价值研究》)


  


  ▲随着文化遗产成为世界各地茶叶发展的重要话语,地域之间的“文化特色”“文化共谋”成为茶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文化资本策略……贵州湄潭建立的“茶工业博物馆”“茶生态博物馆”,很好地将茶产业链的多方元素纳入其中,将特定时空中的物、 人与世界勾连起来,直观地为人们展现了茶文化中的自然元素、人文情怀、科技发展、农业文明等概念……

  ——《贵茶》执行主编刘彦青(选自《茶叶的时代》所载《民族茶文化的跨界探索》 )


  ▲茶,作为一种文化属性很强的商品,消费者除了购买品质外,更需要购买文化,以此获得物质之上的精神满足。同样的茶叶,装在不同的盒子里,其价值肯定相去甚远。这就是品牌文化的价值……让我们共同举起文化的火把,把贵州茶叶的前程照亮!让这文化的火把燃得更旺,举得更高!

  ——著名茶文化研究与遗产保护专家周开迅(选自其新著《茶叙》之《举起文化的火把之二》)



朗读者:刘军、刘胜、王娟、石子万、王启进、冉丁玉、陈凯雪、杨林、邓娇娇



来源 |贵州省茶文化生态博物馆

编辑 | 鲍艳(实习)

编审 | 刘彦青

签发 | 陈  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