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毕节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离开那天 村民们舍不得我|纳雍县董地乡联合村支部书记李龙军


  我离开联合村的那天,村委办公楼门前堵满了人,他们说要联名请求留下我。我撒了一个谎:“乡亲们,刚接到通知,我不走了,继续留在联合村。”群众们这才相继离开。待群众走后,我悄悄地离开联和,到街上村报道。

  我叫李龙军,是毕节市纳雍县董地乡的扶贫干部。2017年根据乡党委政府安排,到联和村驻村,并担任村支部书记。



  联和村是董地乡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村,由原联益村和以撒落村合并而成,地势高寒,常年有雾,又名“雾嘎”。最远两个组相距35公里左右。

  产业是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刚到联合村我就坚定了这个思路。经过两个月的入户调查,我将全村800来户农户走了个遍,征求老百姓发展什么产业、如何发展产业的意见,再规划产业发展的蓝图。

  我整合了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干部带头入社,再动员所有贫困户以资金、土地、劳动力等入社,非贫困户也可入社,将合作社实有化。并根据地理环境,种植布朗李、脆红李等经果林3396亩、种植茶叶1340亩、发展100头梅花鹿养殖项目。



  除了合作社领班产业,我还鼓励农户自主发展产业。我所帮扶的贫困户张习伍,年轻有劳动力,但没钱没思路,“现在特惠贷免息,猪价又好,你们可以申请特惠贷养猪,赚了钱还上就可以了。”在我的鼓励下,张习伍贷了5万元钱买了12头母猪。经过精心喂养,第一年就赚了近9万元,还了特惠贷。现在,圈舍里还有10头母猪,27头小猪仔。脱了贫,又谋富,张习伍一家人脸上经常挂着笑容。

  路不通民心不达,水不通民心不润,我深知这个道理,便到处跑单位、找项目,为112户贫困户解决了危房三改,硬化院坝及连户路硬化3400平方米,通村通组路硬化15.5公里,安全饮水项目2个,逐步完善了基础设施。

  “李书记,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请你收下。”2019年8月的一天早上,我正准备出门走访,左顺林夫妇拦住了我,将一块腊肉递给到了我的手中。“你为我家修好了入户路,冰天雪地还在测量我家流转的土地面积,我们都看在眼里的。”这夫妻俩是箐脚组的村民,徒步30多公里,就为了给我送这块腊肉,当时我的鼻子酸酸的。我开车送了他们回家,在他们送我出门之际,偷偷地放了200块钱在他家的饭桌上。



  在联合村两年的日里,对所有贫困户走了一遍又一遍,和他们谈心谈话,一户不漏,和他们打成一推,家家都是“亲戚”,人人都是朋友。一直在外务工的群众李发兴说:“我感觉李支书办事沉稳,我还以为是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子,以前在电话里我都叫老书记,但见面后居然三十来岁的年轻人。”

  联和村脱贫后,2019年11月,根据董地乡党委政府安排,我到街上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开启了我的另一段扶贫历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恩宇 整理

编辑 施昱凌

编审 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