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毕节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群众的笑脸暖人心丨百里杜鹃管理区戛木社区驻村干部曾加福


  看着贫困群众一户接着一户走向脱贫,村庄一天天在变化,困难群众的收入一天天在增加……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很开心。


  我叫曾加福,是百里杜鹃管理区戛木社区驻村干部。2018年8月,经戛木管理区党委安排,派我到戛木社区开展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



  记得当时的戛木社区交通十分不便,农业产业发展结构单一。通过扶贫干部群众的努力和群众的积极参与,如今,戛木社区已建成通组公路9.536公里,连户路405户18.5公里,432户群众院坝得到硬化。

  看到了这些变化,卜塘组的陈明学热情地握着我的手说:“曾主任,我已经70多岁了,真没想到我们这里还能通这样宽的水泥路,现在每家每户出门方便了,网络也畅通了,通过这么多政策的帮扶,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真的很感谢你!”他的眼里有欣喜、激动,还有希望。

  每天走村入户,穿梭在田间地埂,在“五加二、白加黑”的高强度工作下,成功的拉近了我和村民的距离,让我更好的融入到群众生活中去,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通过走村入户,摸排走访,建立一本本“扶贫日记”,我对辖区的群众“知根知底,将帮扶单位的帮扶责任人与扶贫户一一挂钩,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法”对全村97户300人制定了脱贫规划,因户施策让我所帮扶的群众成功脱贫。



  “小曾,你来了。”记得桃园组的贫困群众高文全,带着对干部浓浓的信任,向我诉说家长里短。他今年85岁了,耳朵不太好,与70多岁的老伴和40多岁还没结婚儿子共同生活,家庭条件相当困难,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我和社区的干部为他家申请了低保,享受养老保险金,安排了一个公益岗位,同时还为他家争取了种养殖项目资金补助。如今,通过发展养殖,他家的年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人均不足500元到今年人均达1万元以上。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虽然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我看到一张张群众笑脸,听到一声声“多谢”,心里真的很暖,这更坚定了我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信心和决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闵建华

编辑 王小婷

编审 王璐瑶 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