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毕节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履行使命与担当丨黔西县纪检监察干部郑翔


  我叫郑翔,今年50岁,是黔西县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是纪检监察第一党支部支部书记,也是雨朵镇龙场村的一名帮扶干部。

郑翔(左一)走访群众

  2020年,是我在黔西县纪委监委工作的第19个年头。作为一名党员和纪检监察第一党支部支部书记,我必须事事走在前,时刻冲在前,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纪检监察干部在抓工作中的排头兵、领头雁作用。

  2017年,我成为了雨朵镇龙场村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董达书的帮扶干部。

  我深知,要做好帮扶工作,让贫困户脱贫致富,就要把贫困群众当成亲人,把贫困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在入户帮扶工作中,要做到扶贫与“扶志”和“扶智”相结合,转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鼓励他们克服依赖心理,培育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经过走访交谈,我了解到董达书妻子外出已十余年一直未回家,他一直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在两个孩子一个读职中,一个读初中的情况下,董达书难以支撑家庭负担,滋生了破坛子破摔和以烂为烂的错误想法,不仅家境特别困难,环境卫生也非常差。

  “第一次到他家,连脚都踩不下去,实在太脏得很。”说到第一次到董达书家的情形,我至今也记忆犹新。

  扶贫必先“扶志”。为及时改变董达书一家现状,我隔三岔五的就往董达书家跑,给他们一家送去棉衣、棉被、大米、食用油、笔记本、书包、衣服等,给他一家送去温暖,耐心地开导董达书。

  刚开始的时候,董达书心存反感,认为脱不脱贫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没有关系。

  看到董达书就是别人眼中扶不上墙的烂泥而感到头疼,但我并没有气馁,凭着不服输的劲头,真正和董达书“杠上了”。一次不行就来第二次,二次不行就来第三次,就这样,一次两次三次……到董达书家做思想开导工作,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还帮助董达书协调贷款2万元,协调水电修建圈舍发展养殖。

  在我坚持不懈的努力、无微不至的关心、一次又一次的劝导和竭尽所能的倾心帮扶下,董达书这块硬石头终于被软化,再次激发起艰苦努力奔小康的劲头。

  目前,董达书已新修了圈舍,养有能繁母猪一头、小猪八头,养殖能繁母牛2头、小牛2头,正脚踏实地地走在脱贫致富的路上。

  “要不是您的帮助,我这个家早就完了,哪还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哟!真的是太感谢了!”现在每次去看他,他一个劲地连声感谢我。

  为了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的生活困难,我除了竭尽全力帮扶自己联系的贫困户外,还想方设法协调相关单位,为雨朵镇登高社区和龙场村贫困群众解决35套棉衣棉裤,为贫困户送去温暖和希望。

  输血先输智。扶贫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坚持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久久为功,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和一名党员干部的使命与担当。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传娟整理

编辑 刘思博

编审 杨仪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