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毕节 > 正文

【我的脱贫故事】“政策这么好,干就是了”丨黔西县花溪乡安作村村民杨明利


  我叫杨明利,是贵州毕节黔西县花溪乡安作村瓦房组人。因母亲长期患有帕金森症,父亲年龄也大了,既要搞生产,又要管生活,就算有几双手也照顾不过来,2018年初,母亲手抖得厉害,病情有加重迹象,我不得不离开上班10年的繁华城市,回到农村。


杨明利在广东打工时的照片


  当时,我存着一种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也想到车到山前必有路,暗自给自己鼓劲。但是,我先后在广东潮州、汕头等地打工,生活工作已经完全融入当地,收入也逐年变好,2017年底,我家脱贫了,我有点担心回家后能不能快速适应下来,稳定下来,不会返贫。


杨明利与母亲


  腊月里,工厂放假后,我打起返家背包准备回家。临走时,有很多不舍,那里高楼大厦、街市繁华,样样都有,还有相处多年的好朋友,更有养家糊口的稳定收入。不过,一想到没有一个年轻人在体弱多病的父母身边,我还是下定决心回家闯一闯。


杨明利家房子


  回家的路上,我坐上了畅快的高铁,没有了多年前人山人海挤火车的艰辛,很快就回到黔西。在黔西回花溪的路上,一路高速,水泥路直达家门口,没有以前坐"蹦蹦车"抖得很的感觉。村子里有路灯、广场、养殖场,机耕道也修到了地里面,据说,这些都是东西部协作项目帮扶我们的,我暗自高兴,也很感谢国家的好政策。


驻村干部刘应文在杨明利家走访


  瓦房组以前叫陆家寨,各方面条件落后,为了生活,当地人起早贪黑、翻山越岭、赶马驮煤,"陆家寨驮煤卖"的故事在当地家喻户晓。


  精准扶贫给家乡生产生活条件带来了很大的改变,还大力扶持老百姓搞生产发展。我想只要勤快,路子合适,还是能稳定下来的。


杨明利在打草


  种玉米不赚钱,要做点产值高的。我心理有点谱了,准备在家发展养牛。


  过完年后,村干部杨正权和帮扶干部与我联系,研究养牛的事,他们说发展养牛还是挺适合我的,还有贴息贷款支持。


  说干就干。2018年3月,我在农村商业银行贷了5万元的"特惠贷",开始建圈舍买牛喂。


  以前,家里也喂过牛,但数量不多,我深知我的经验和技术是不足的。这次要搞规模大的,技术必须过关。于是,我一边种草喂牛,一边在网上和书本上学习,还到村组织的技术培训班学习,向有经验的兽医和农户讨教,摸爬滚打一段时间后,逐步掌握了养牛技术,发展还顺利。


杨明利在喂牛


  我养的牛从最初的4头母牛已经发展到现在的8头,市值不断升高,还先还了1万元的贷款。2019年,帮扶干部还帮我联系申请了5000元的养牛补助,我对发展养牛越来越起劲。


  为了让我家能稳定脱贫,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帮助父母解决了低保金提标,每月的药费开销有着落了,还能补贴家用。后来,还为我量身推荐了民生监督员的岗位,我现在每月有500元的工资。干这个工作,不会占用太多时间,还能兼顾养牛,照看老人和督促孩子读书。


杨明利在放牛


  今年,母亲的病情加重了一次,住过院,度过了危险期,现在好多了,每天按时吃药就能稳定病情。


杨明利端水给母亲吃药


  这段时间,电视里都在报道,干部也在宣传说,今后国家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给我吃了"定心丸",政策这么好,努力干就是了。

  明年,我准备像滚雪球一样把养牛数量和规模进一步扩大,每年都有几头牛卖,收入应该很可观。国富民强、国泰民安,我觉得我们农村会越来越好。


冯海军

编辑 杨羽

编审 周文君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