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党建 > 正文

赤水市宝源乡:实施“五个一”工程凝党心聚民心

  • 作者:李思琪 安通
  • 编辑:付松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9-27 22:27:04

  文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思琪 安通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伴随着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一场升旗仪式树百姓信仰”活动在赤水市宝源乡里开展。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地广大干部群众怀着崇高的敬意齐声歌唱。升旗仪式结束后,宝源乡还开展“好婆婆”、“好儿媳”事迹宣讲活动,邀请获得乡级表彰的“好婆婆”“好儿媳”上台与群众见面,同时由村组干部宣讲先进事迹,号召大家向先进典型看齐,在全乡形成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良好社会氛围。


W020200831531782678283.jpg

  宝源乡组织全乡党员干部群众常态化开展“一场升旗仪式树百姓信仰”活动。


  近年来,赤水市宝源乡针对新形势党群干群关系中的新趋向把握不足、思想上缺乏群众观念、工作上脱离群众要求、生活上漠视群众疾苦等状况,探索“五个一”工程,有针对性地宣传政策法规、倾听群众呼声、化解矛盾纠纷、共谋发展路子、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一场升旗仪式树百姓信仰。为宣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宝源乡坚持“形式多样、便于参与、富有成效”的原则,在每周一常态化开展“一场升旗仪式”活动,由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在红旗下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普及各类惠民政策、分享脱贫攻坚感受,宣讲员深入剖析、精确讲解,实现了宣讲效果的“走心入心”。今年以来,宝源乡累计开展“一场升旗仪式”活动30余期,覆盖党员干部和群众5300余人次,有力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爱国情怀,凝聚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共识。

  一本对比账目引百姓感恩。培育感恩文化,引导干部群众知恩于心、报恩于行,算“培育账”促警醒,算“民生账”消怨气。干部每月入堂算一算经济账、法纪账和民生账,算算上级划拨补助资金,有没有扣留,有没有跑冒滴漏,群众得了多少?算算建成小康差多少,如何补差……通过算账,干部深刻地认识到,干部把群众看得愈重,群众把干部围得愈紧。群众每隔半月或逢雨天,齐聚感恩堂,对比各个时期衣、食、住、行等物质“变化账”和精神“富裕账”,算算干部的付出、长辈和邻里的帮助、自己的奉献,既算走了怨气,又算出了信任。宝源乡联华村村民吴高万在《感恩薄》上写到:“过去稀里糊涂过日子,自己的年均收入村上说多少就多少,现在算账对比,心里明白自己家底,也无理由随便责怪干部了。”

  一面文化长廊展百姓风貌。科学设置“主题墙、报恩墙、祖训墙、立德墙”四壁墙,“主题墙”悬挂领袖画像、名言警句、家训家规等,引导群众积极辛勤劳作、不等不靠不要;“报恩墙”围绕知三史报三恩,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知党史跟党走报党恩、知国史爱国家报国恩、知家史传家风报家恩;“祖训墙”以家风家训为主要内容,充分挖掘群众中的家庭美德故事,引导群众传承文明家风;“立德墙”以环境文化为着力点,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中华优秀的诗词等方面开展建设,对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道德和思想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宝源乡围绕冷山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党员干部、中小学生通过现场观摩形式,了解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先烈的激烈战斗,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怀,有力激发干部群众内生动力,目前累计组织2000余人次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爱国教育培训。

  一间议事大厅述百姓关注。建设不低于40平米“感恩堂”,以“百姓龙门阵”“茶馆嗑子匠”等形式,定期组织群众召开座谈会,围绕百姓关心、关注、关切,有针对地宣传政策法规、倾听群众呼声、化解矛盾纠纷,有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今年来,全乡共收集社情民意3100余条,解决实际困难340个,落实产业项目20余个,涉及资金500余万元。

  一部村规民约助百姓自治。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宝源乡通过村民座谈会,村民代表、村两委成员、全体党员会议等形式,对全乡5村1社区村规民约重新制定。在乡党委的指导下,让党员和群众结合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各项具体要求,先排查汇总村(社区)的陈规陋习,然后提出整改意见,形成村规民约。村民集体参与制定村规民约,让村规民约完全体现民意,群众更加自觉自愿遵守。村规民约作为提升乡村文明、传承道德文化、维护乡村秩序、基层治理的一剂良方,既服务当前又着眼长远,其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经常性工作,真真正正发挥了村规民约在村民自治中的重要作用。(责任编辑/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