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方亚丽
“现在方便了,网上直接操作,来大厅也有专人指导。”1月3日,新年的第二个工作日,贵阳市政务服务大厅内就有不少人前来办理各项业务。准备创办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的王玉琴正在“企业开办 ,全程帮办”的工作人员丁兰的帮助下,在自助终端前操作注册登记。
为“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贵阳市工商、税务、公安、人社等部门及银行、刻章企业团队信息互通,共同构建起“一张网、一朵云、一个号、一扇门、一支笔、一次成”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贵阳模式,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为更方便企业办理业务,贵阳市各个政务大厅均配有全程帮办工作人员。
“前来服务大厅不会操作网络的群众,我们会全程手把手指导,同时他只需要完成登记注册,后续的申请发票、刻章等相关事项都有专人负责帮忙处理,在家坐等证件邮寄到家就可以了。”丁兰告诉记者,“一网通办”自去年10月开通以来,她每天会接待像王玉琴这样的创业者一二十个。
在自助终端一旁的“企业开办综合服务”10号窗口内,工作人员李国素负责在后台审核材料,时不时与群众交流。“1月2号,新年第一天上班贵阳市通过审核的企业就有298家。”李国素说,当前,贵阳市正以“业务办理集中化、政务服务标准化、技术支撑专业化、业务协同数据化”为抓手,大力推进政务服务“ 一网通办”,促进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融合发展。
在贵阳,通过“一网通办”企业开办时间由原来的15.3个工作日缩减至现在的8.5个工作日内,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图为贵阳市政务服务大厅内“全程帮办”的工作人员正在帮助群众注册登记。
2018年12月29日,《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大力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获贵阳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决定”提出,贵阳要依托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以中高端消费、中高端制造为重点的实体经济
根据“决定”的规划,为实现“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贵阳将以2020年、2025年、2035年为三个关键时间节点,逐步形成以中高端消费为主的现代商贸服务体系和以中高端制造为主的新型工业体系,塑造“爽爽的贵阳·购物的天堂”的贵阳消费品牌和“创新创造·精益求精”的贵阳制造品牌,努力把贵阳打造成为在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国际化都市、中高端消费品贸易之城和制造之城。
良好的营商环境,既是生产力、驱动力,也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实现高水平开放发展的重要支撑。贵阳市坚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放权放到位,充分释放政策红利,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
为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不断激发经济活力,贵阳市制定出台《贵阳市行政审批基本流程管理办法》《贵阳市政府工作部门权责清单管理办法》,全面深化简政放权;围绕“压减三分之二的审批时限”的目标全力推进改革,进一步压减审批事项和审批时间;探索建立个性服务、专员服务、上门服务、代办服务等创新服务,开通和公布24小时电话投诉专线,为项目从引进、落地、投产、见效等各个环节提供全过程服务。
如今,在贵阳,企业开办时间由原来的15.3个工作日缩减至现在的8.5个工作日内,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全市市场主体超过48万户、注册资本超过2万亿元,日均设立市场主体228户、企业84户。
凭借良好的营商环境,贵阳市上榜“影响中国”2018年度城市榜单,获评2018年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十佳城市,入选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百强。
通过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贵阳市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步伐,在产业大招商方面也取得不俗的成绩。
苹果、高通、谷歌、微软、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富士康等200多个国内外知名企业项目相继落户贵阳,投资总额超过2400亿元。
数据显示,仅“十三五”以来,贵阳累计引进国内外500强企业102个,引进省外到位资金1.1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4.65亿美元。(责任编辑|岳振)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