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华能贵诚信托提醒您:个人信息保护 关乎你我他

  • 作者:
  • 编辑: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10-28 18:08:19

 

贵州都市报28日A06版_00.jpg

  

  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整理、收集和传输变得越来越容易,利用个人信息侵扰群众生活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更是频频发生,严重威胁到个人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个人信息保护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下称《个人信息保护法》)已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顺应数字时代下社会治理的新格局、新变化,对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所作出的强有力回应。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通过就业、求学等方式转入城镇,融入当地,成为新市民,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这里说的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3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投靠子女的老人等。目前,全国新市民约有3亿人,占总人口比例超过20%。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这类人群容易因为不熟悉和轻信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引发不良后果。

  

  本期,华能贵诚信托对个人信息作了简要介绍,进一步解读个人信息泄露可能造成的后果及如何防范和补救,期望能够为新市民保护好个人信息提供帮助。

  

  个人信息定义

  这些知识您需了解

  

  《个人信息保护法》定义的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个人信息通常包括个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个人信息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个人信息保护法》将这一类信息称为敏感个人信息,包括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要求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同时应当事前进行影响评估,并向个人告知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对个人权益的影响。

  

  同时,为保护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权益和身心健康,《个人信息保护法》特别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确定为敏感个人信息,予以严格保护,要求处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应当取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并应当对此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个人信息泄露

  这些后果您需知晓

  

  信息泄露的危害就在身边,切不可忽视个人信息泄露的后果!在个人看来不重要的个人信息,在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手中,可能就会以各种形式侵害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个人信息的泄露,往往会造成诸多后果。

  

  ★垃圾信息源源不断

  

  通过获得的手机号码、邮箱地址,不法商家会向个人大量发送垃圾短信和垃圾邮件,推销各式各样的个人用品、生活用品、办公用品、培训产品、金融理财产品等,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安宁生活。对于改变生活环境的老年人而言,影响尤为严重,由于老年人一般不太熟悉电子产品的使用,且家人又因为白天上班、上学等原因而时常不在身边,往往容易点击错了链接而购买了不需要的产品,造成个人财产的损失。央视“3.15”晚会屡次曝光垃圾短信产业链,强调垃圾短信整治的迫切性。

  

  ★骚扰电话不分昼夜

  

  个人电话是朋友、家人、同学等熟人交流的工具,结果却成为不法人员倒卖、利用作为产品宣传的途径,推销保险、黄金、理财产品,甚至是假发票、虚假产品。这种骚扰电话不分昼夜,严重影响了民众的正常生活。不法人员经常会利用老年人防范心理不足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推销高价保健品,甚至是虚假产品,对老年人的生活及个人财物造成不良影响。

  

  ★冒名办卡恶意透支

  

  不法分子会在地下黑市购买大量的个人身份信息,通过骗取银行信用,办理各种各样的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消费。对于此类情况,银行往往会直接将欠费的催款单寄给身份证的主人,让其替别人的恶意消费埋单。这种情形不仅直接造成个人财产损失,还会造成个人信用的不良记录。当此类情况发生在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等新市民身上时,他们在办理银行贷款、申请房贷等个人正常事务将造成不可预估的影响。

  

  ★冒充他人要求转账

  

  不法分子会在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后,经常冒充他人身份,骗取钱财。比如,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犯罪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将其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以此实施诈骗。再有,冒充医保、社保工作人员,称受害人账户出现异常,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骗取钱财。这类情况也会发生在新市民身上,因为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新环境的不熟悉,以及家人朋友不能时常在身边,使得新市民往往难以寻求帮助,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可能因为年轻、涉世不深而被不法分子欺骗;投靠子女的老年人也可能因为对城镇事物、新环境的不熟悉而容易上当受骗,往往会成为不法分子针对的对象。

  

  ★案件事故从天而降

  

  不法分子会利用非法获得的个人信息及身份,干不法勾当。如果涉嫌犯案或发生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能会依据身份信息找到个人信息的主人身上,为其个人生活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7大要点您得记清楚

  

  要想防患于未然,就要从源头上、根本上防范个人信息泄露。预防和减少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的发生,最重要的是提高公民自身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特别是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投靠子女的老人等新市民,他们初来乍到,对当地不法分子套取个人信息的手段不够了解,很容易轻信他人落入陷阱,导致个人信息泄露。那么,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呢?华能贵诚信托给您支上几招。

  

  ★妥善处置含有个人信息的各种单据

  

  快递单、车票、刷卡凭证上通常印有消费者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丢弃、处理这些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一定要妥善处理好,可以将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销毁或涂黑再丢弃,防止丢弃物被他人窥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身份证复印件要写明用途

  

  在对外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要在含有身份信息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用于××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尤其是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在参加面试、实习等过程中,若对方单位要求提供身份证复印件用于资料保存,一定要留个心眼,在复印件的身份信息区域注明用途。在某些特殊或必要场合,复印完身份证件以后,还要清除复印机缓存,以防身份证复印件被不法分子利用,通过信用卡透支套现诈骗。

  

  ★网络购物要警惕钓鱼网站

  

  要选择正规平台进行网络购物,在登录购物网站时要核实网站的域名是否正确,建议使用平台提供的交流系统进行沟通和交易。老年人在闲暇浏览网页新闻时,遇到购物推销视频,尽量不点击购买,不轻易下载和注册由陌生人提供的来路不明的APP或链接、二维码,以防钓鱼网站。

  

  ★使用社交软件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在通过微博、微信、贴吧、论坛与熟人互动时,切记不要透露对方的姓名、职务、工作单位等真实信息。不要添加不明身份的好友,谨慎通过视频、照片、文字等形式暴露自己的家庭住址、单位地址、子女情况等信息,特别是老年人在朋友圈“晒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带有个人信息的标志物模糊处理,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伪装身份实施诈骗。

  

  ★谨慎授权APP使用协议

  

  在APP安装、使用时,要认真阅读服务协议、用户隐私政策等说明,谨慎授权。定期使用安全软件对手机系统进行安全检测,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使用软件较为多样,如果已经确定某个APP、软件不再使用,一定要及时注销、解绑个人账户。

  

  ★谨慎参加网络调查活动

  

  在网络上,我们总是可以看到各类“有奖调研”、购物抽奖、免费资料邮寄、申办会员卡等活动,通常要求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老年人往往会本着“反正不花钱”的占便宜心态参加进去,容易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参加此类活动时,一定要谨慎,选择信誉可靠的商家或网站,不要贸然填写过于详细的个人信息,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不要随意“蹭”Wi-Fi

  

  Wi-Fi的安全防护功能比较弱,不法分子可以通过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将木马病毒植入连接Wi-Fi用户的移动终端,从而盗取移动终端内的银行卡信息,在极短时间内转移客户资金并取现。老年人由于电子产品使用不够熟练,通常会为了方便,将Wi-Fi设置为自动连接模式,这也就给个人信息的泄露留下了隐患。为了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最好是把Wi-Fi连接设置为手动,并减少链接公共场所Wi-Fi的次数。

  

  个人信息不慎泄露

  谨记4种方法教您补救

  

  生活中,一旦个人信息遭到泄露,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的麻烦,严重者甚至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人格尊严也有可能受到侵害。华能贵诚信托倡导广大新市民及金融消费者要对个人信息安全重视起来,当个人信息不慎泄露,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方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依法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自己的个人隐私信息。

  

  2、收集证据线索,记录对方的电话或邮箱地址等有用的信息,帮助自己进行维权。

  

  3、向相关部门报案,相关权利人可以通过行政、民事、刑事手段进行维权:

  

  (1)向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投诉。在实体消费过程中发生的个人信息泄露,可以向工商行政部门、消费者协会投诉;在虚拟网络中发生的侵权行为,可以向互联网管理部门举报。

  

  (2)向法院起诉。请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司法机关会依照《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对公民的民事权利予以保护。

  

  (3)向公安机关报案。当个人信息被不法利用、遭遇诈骗时,可以通过公权力救济来惩戒犯罪、维护权利。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作出明确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4、提醒亲朋好友防止被骗。特别是对于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思想比较单纯,对危险的预判和识别能力不够,容易轻信社交账号上面朋友、同学、熟人发来的借款信息,从而导致在没有进行核实的情况下汇款,造成经济损失。切记,一旦个人信息泄露或者社交账号丢失,务必要在第一时间通知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以防上当受骗。(华能贵诚信托)


编辑 龙海若

二审 何涛

三审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