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统计局副局长彭龙做客“在线访谈”
据统计,2019年,贵州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50%左右;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辣椒制品产量达到58.48万吨,2016年至2019年均增长7.7%;乳制品产量达到12.98万吨,年均增长12.8%。“另外,刺梨产业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刺梨原汁、刺梨饮料、刺梨果脯为主的生产线,刺梨果酒、刺梨茶、含片等相关产品已陆续上市,刺梨药品、化妆品等在进一步研发中。”彭龙说,这些都是传统的农产品,但在生产、加工、销售的各环节中融入了新业态、新模式,表现出明显的新经济特征。
农业与服务业特别是与旅游产业融合,促进了农业与整个农村经济的大融合发展。“全省有724个村寨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数量位居全国第1位。”彭龙表示,这些传统村寨的发展,形成了工业加工、商贸物流、住宿餐饮、休闲娱乐、乡风民俗、民族文化等全方位、系统性的大融合发展,呈现出贵州山地小城镇发展的独特风格,“可以说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
在彭龙看来,工业领域的新经济有三个方面。从行业看,贵州深入实施“千企引进、千企改造”工程,优质烟酒、基础能源、清洁高效电力等产业较快发展。“传统行业不断借助新技术、新工艺改造升级,呈现出传统工业向现代化工业加快转型的特点。”彭龙强调,特别是煤炭行业,全省生产煤矿实现采煤机械化100%,辅助系统智能化100%。
“从产品看,全省把工业发展作为做强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着力固链、补链、延链、强链,工业产品种类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由2015年的287种增加到2020年的320种。”彭龙说,一些新产品产量实现快速增长,2016年至2019年,智能手机、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等工业产品产量年均分别增长93.7%、67.5%和12.7%。
另外,贵州深入实施十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引进培育了一大批高技术工业企业,促进新建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断增多。“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达到428家,比2015年增加213家,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数量增长了99.1%。”彭龙说。
彭龙表示,服务业中的新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新兴领域快速成长以及传统服务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加快。贵州深入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大力实施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特点的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
“2016年至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88.6%,研究和试验发展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3.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8.8%,今年1月至10月分别增长112.3%、28.3%和7.0%。”彭龙说,传统服务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非常快,以电信行业为例,全省电信业务总量由2015年的481.00亿元快速增加到2019年的3874.88亿元。另外,“一码游贵州”,实现了网上预约、网上购票、网上订购旅游产品等,“传统的旅游业已经被赋予了较多的新经济成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向莹 潘先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