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党组成员汪家强做客“在线访谈”栏目。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周自立 摄
2019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举措助力全省脱贫攻坚,推动十大工业产业发展。
在优质烟酒产业方面,通过抓基地建设,发动农户种植糯高粱,种植范围覆盖了全省88个县,种植面积达200万亩,带动10万农户增收致富,户均增收1.05万元。
在大健康医药方面,通过“政府+制药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强化利益联结、产销对接、产业融合发展。健康医药产业每年的从业人员约3.3万人,解决贫困农户就业岗位3800余人。
新型建材方面,积极支持毕节机制砂石生产企业投入脱贫攻坚工作,目前,毕节有15户石材企业对口帮扶2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帮助614名贫困人员实现脱贫,毕节市机制砂石企业解决就业1.7万人。

图为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村民们采收刺梨果。龙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生态特色食品产业方面,抓实利益联结,大力推行“12345”产业链发展模式,发挥生态特色食品产业“接一连二带三”的就业带动作用。目前,全省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加工环节直接就业人员6.7万人,直接或间接拉动一产、三产就业人员超100万人。
在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方面,通过“扶贫云”整合13家“两不愁三保障”部门指标278项、交换数据近亿条,建成挂牌督战大数据平台,为精准脱贫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坚定不移推进工业经济年度目标任务,推动项目建设,加强指导企业申报十大工业产业发展振兴资金、工业绿色基金。“我们会重点向‘9+3’贫困县倾斜,支持企业进行技改扩能,发展壮大。”汪家强说,抓好产销衔接,提高企业抗疫能力,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力度,才能引进生产企业,拓展产业链条、做大规模总量,带动就业,切实发挥工业在脱贫攻坚中的强大力量。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阮丹 胥芳芳